中國石化表示,雖然境內天然氣需求較快增長,成品油需求保持增長,化工產品需求增速同比加快,但受新增產能持續釋放和原料成本上升影響,化工毛利仍處于低位。
截至4月30日午間休盤,中國石化A股股價報6.39元/股,漲幅2.08%,總市值7779億元;H股股價報4.78港元/股,漲幅2.36%,總市值5819億港元。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石油化工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從營收增長角度看,46家企業中有22家實現了正增長,占比近半,平均增長率達到5.06%。東方盛虹以119.87%的營收同比增長率領跑行業,其專注于化纖與石油及化工新材料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構建了一個綜合性的化學原材料供應平臺。
然而,在營收增長的基礎上,石油石化行業的平均利潤卻出現下滑,這與其工業產品的周期屬性密切相關。盡管營收增速為5.06%,但平均利潤增速卻為-28.88%,顯示出行業利潤的波動性。上海石化、渤海化學等13家企業甚至出現了虧損,而淮油股份、華錦股份等6家企業的凈利潤更是大幅下滑。
在行業內,中國石油以其高達18320.40億元的市值位居前列。盡管2023年營收有所下滑,但歸母凈利潤卻增長8.34%,顯示出公司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中國石油在油氣勘探開發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原油產量保持穩中有增,天然氣產量持續增長,為公司業績提供了有力支撐。
分業務來看,中國石化在勘探及開發、煉油、營銷及分銷方面均實現穩健增長,但化工業務依舊出現了虧損情況。
在勘探及開發方面,中國石化一季度油氣當量產量1.29億桶,同比增長3.4%,其中天然氣產量3504.6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6%。勘探及開發板塊息稅前利潤為148.23億元。在煉油板塊方面,中國石化一季度完成原油加工量6330萬噸,同比增長1.7%,生產成品油3883萬噸,同比增長4.1%。煉油板塊息稅前利潤為68.87億元。在營銷及分銷方面,中國石化一季度成品油總經銷量5981萬噸,同比增長6.5%。營銷及分銷板塊息稅前利潤為86.78億元。
在化工業務方面,公司一季度乙烯產量327.9萬噸,化工產品經營總量1951萬噸。化工板塊息稅前利潤為-16.09億元。關于化工業務虧損,中國石化副總裁、董事會秘書黃文生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一季度,國際原油價格震蕩上行,石腦油等原料價格隨之上漲,但化工市場供需矛盾延續,化工產品價格漲幅不及原料成本漲幅,化工業務毛利低迷。
事實上,中國石化的化工業務危機早已顯現。2023年業績報告顯示,中國石化去年實現營收3.21萬億元,同比下降3.2%;歸母凈利潤604.6億元,同比下降9.9%。其中,化工產品對外銷售收入為4114億元,占公司營業額及其他經營收入的12.8%,同比降低8.6%,這主要歸因于多數化工產品銷量和價格下降。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曹傳貞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石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石化產業的資源消耗量、能源需求量和碳排放量都較大,因此要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的推廣應用,持續降低石化產業的物耗、能耗。
傅向升也表示,當前,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正處于企穩回升、動力轉換、爬坡過坎和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的關鍵時期。行業發展面臨著不可回避的四大矛盾:一是行業面臨著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的尖銳矛盾。二是行業面臨創新能力不足的重大矛盾。三是行業面臨綠色低碳提速的轉型矛盾。四是行業面臨現代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體制構建的矛盾。
在業內人士看來,要有效解決當前全行業發展中面臨的四大結構性矛盾,就必須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一個總抓手,用供給側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用科技創新的突破提升供給側的質量和數量,用新質生產力激活企業的動力和活力,全行業高質量發展才有根本保障。
從需求端來看,石油化工產品下游分布極為廣泛,涉及到宏觀經濟的方方面面,而下游需求的周期性變化與宏觀經濟高度相關,特別是房地產、汽車等行業本身也具有較強的周期特征,受其影響石化行業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不可忽視。
石化聯合會黨委書記李云鵬提到,今年以來石化行業經濟運行持續回升,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未來石化行業需要推動質量、效率、動力的三重變革,且要進一步加強產業鏈協同合作,共同構建更具韌性的全球供應鏈,在應對風險和挑戰中創造更大機遇。
想了解關于更多石油化工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石油化工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