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片成為電影院的絕對主角
近年來,國產片不斷涌現爆款佳作,既有高水平工業大片,又有高科技視覺奇效,也有原創性故事。國產片的觀賞性、思想性、觀眾滿意度不斷上升,帶動大眾觀影熱情持續高漲。
據國家電影局最新統計,截至2024年5月5日,電影市場全年總票房突破200億元,國產片份額占比超八成。此前,國家電影局在公布2023年中國電影行業重要指標時也提到,2023年電影市場票房過億元影片共73部,其中國產片多達50部,且票房排名前10位均為國產片。
以“90后”“00后”為代表的年輕人逐漸成為觀影主力,他們對看電影的需求不再只是追求感官刺激,而是更看重情緒價值。講好中國人自己的故事,與當下觀眾建立情感連接并引發共情,是國產片贏得觀眾的關鍵。
目前,我國已逐步形成以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和賀歲檔四大檔期為主,以元旦、情人節、清明節、五一和端午節等小檔期為輔的格局。由于主要檔期較為集中的第一、三、四季度往往是票房收入的高峰階段,第二季度的票房表現則相對疲弱,票房相應呈現出集中度高及季節性波動明顯的特點。
國家電影局5月6日發布數據,我國2024年五一檔電影票房達15.27億元,觀影人次為3777萬,均超過去年同期。
假期票房前5名影片分別為:《維和防暴隊》4.06億元,《末路狂花錢》3.92億元,《九龍城寨之圍城》2.55億元,《間諜過家家 代號:白》1.96億元,《哈爾的移動城堡》1.03億元。截至2024年5月5日,全年總票房為201.24億元,國產影片份額為83.76%。
整體來看,今年五一檔影片供給充分、題材豐富,涵蓋了動作、喜劇、愛情、動畫等多種電影類型。
回顧2023年電影市場,2023年國產片占總票房83.8%,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共73部,其中國產影片50部,年度票房前10名的影片也均為國產片;相較之下,進口片2020年后日漸式微,僅占全年票房的16.2%。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八角籠中》《長安三萬里》《孤注一擲》等影片加持之下,暑期檔貢獻了全年近4成票房,檔期票房占比高于以往4年,成就“史上最強暑期檔”。春節檔貢獻全年12.3%票房,位于暑期檔之后。
2023年各級城市票倉分布總體趨于穩定,但從新用戶畫像結構來看,新增用戶更偏年輕、偏四線城市,下沉市場持續釋放消費潛力。此外,多地相繼開展公益放映,2023年公益放映共開展824萬場,惠及約4.5億人次;《熊出沒·伴我“熊芯”》《長安三萬里》《八角籠中》等具有教育及娛樂意義的影片,直觀帶動家庭多人觀影。優質長內容也并未在碎片化時代被放棄。觀眾并未對“越來越長”的電影時長產生抵觸情緒,2023年過億影片平均時長超兩小時,近十年超20億票房影片平均時長為132.2分鐘。放眼全球范圍,年度TOP10熱門影片時長同樣超過均值。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電影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人均電影消費重新升至百元線以上。2023年全國放映規模超過2019年歷史最高水平,場均人次近四年首度回升。全年平均票價維穩,熱門檔期片方下調發行結算價下限主動改變策略,2024元旦檔影片集體下調發行結算價。根據觀影總人數預估,中國電影市場人均電影消費回升至109元。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電影占全球電影市場的份額還不夠高,缺乏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優秀影片。電影發展生態還需要凈化和涵養,一些“大明星+大制作+高投入”并沒有帶來與之相匹配的高質量,優質影片供給不足。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后發展中逐步加以解決。
隨著資本、人才的不斷涌入,市場主體更加豐富與多元,市場競爭程度日益激烈。國內文化娛樂消費需求及習慣不斷變化。
報告對國內外電影行業的供給與需求狀況、相關行業的發展狀況、市場消費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研究了主要電影品牌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中國電影行業將面臨的機遇以及企業的應對策略。報告還分析了電影市場的競爭格局,行業的發展動向,并對行業相關政策進行了介紹和政策趨向研判。
想要了解更多電影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電影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