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發布的《2023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2023年,作為創新的主體,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51.3%,較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我國企業產學研發明專利產業化平均收益達到1033.2萬元/件,比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平均收益(829.6萬元)高24.5%。
此外,企業通過產學研合作解決關鍵技術或核心零部件攻關問題的比例最高,達56.1%,表明產學研合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發揮重要作用,產學研合作創新顯著。
產學研合作是一種涉及企業、學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形式。在這種合作中,各方通過政府、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的支持,在新技術開發與應用、信息獲取、人才培養、儀器設備共享等方面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合作,形成某種聯盟。這種合作旨在實現優勢互補和利益共享,推動社會進步和加快社會發展步伐。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產學研合作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
高校和科研機構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國內高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6.7萬件,科研機構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2萬件,合計占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的25.3%,超過四分之一。2022年,全國高校科研院所向中小企業轉讓、許可專利達2.9萬次,比2020年增長60.2%。
近年來,教育部結合高校實際,重點從“提升成果質量”和“加強政策激勵”兩大因素著手,加快推動高校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第一,提升成果質量,強化科技成果源頭供給。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進高校有組織科研,引導高校科技創新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產業發展需要,真正做到基礎研究要真有發現,技術創新要真解決問題,成果轉化要真有效果。二,加大政策激勵,采取多種轉化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近年來,科技創新持續受到關注,一系列新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成為產業升級、結構優化的重要驅動力量。其中,不少制造業民營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持續進行攻關,讓中國制造邁向價值鏈高端。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呈現新氣象:全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超過3.3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8.1%,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4%;全年簽訂技術合同95萬項,成交額達到6.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8.6%;授權發明專利達到92.1萬件,比上年增長15.3%。
產學研合作作為促進技術創新的重要手段,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種合作模式整合了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等各方資源,實現了知識、技術和人才的共享和優勢互補。通過產學研合作,可以大大縮短技術創新的周期,提高創新效率,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加強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是激活科技創新資源,提升創新體系效能,增強產業發展接續性和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推進產學研全鏈條一體化創新。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為相關產業鏈式發展和集群培育提供重要支撐。
未來,產學研合作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但也需要在機制建設、政策支持、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努力。只有通過不斷完善和創新,才能推動產學研合作行業更好地服務于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中研普華通過對產學研合作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產學研合作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度的產學研合作行業研究報告,以專業的研究方法幫助客戶深入的了解產學研合作行業,發現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規避經營風險,提高管理和運營能力。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產學研合作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