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在經歷了大規模的破凈潮之后,正逐漸回歸穩健的增長態勢。銀行理財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并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近日,多家銀行理財子對旗下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進行了下調。2024年3月開始,由于理財的報價下降的幅度追不上底層資產收益下行的速度,導致理財報價和底層資產的價差逐步收窄,甚至出現倒掛。進入4月中旬,苦苦支撐的銀行理財終于采取了行動。包括華夏理財、光大理財、平安理財在內的多家理財公司紛紛發布公告,下調旗下產品業績比較基準。
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日益豐富,滿足了不同投資者的需求。從固收類產品到混合類產品,再到權益類產品,銀行理財市場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選擇。同時,隨著市場的變化,銀行也在不斷創新產品,以適應投資者日益復雜的需求。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理財市場共有331家銀行機構(不含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存續余額19.19萬億元,其中大型銀行6家,存續余額5.97萬億元;股份制銀行12家,存續余額7.98萬億元;城市商業銀行122家,存續余額4.07萬億元。2020年,股份制銀行存續余額7.98萬億元,占比41.58%;大型銀行存續余額5.97萬億元,占比31.11%;城市商業銀行存續余額4.07萬億元,占比21.21%;農村金融機構存續余額1.09萬億元,占比5.68%;外資銀行存續余額0.08萬億元,占比0.42%。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從注冊資本規模來看,2020年已獲批籌建的理財公司中,注冊資本在100億元及以上的有4家,注冊資本在50-100億元之間的有10家,注冊資本低于50億元的有9家。按運作模式劃分,截至2020年底,開放式產品存續余額占理財公司全部產品的80.61%,封閉式產品存續余額占理財公司全部產品的19.39%。按投資性質劃分,截至2020年底,理財公司存續產品中規模最大的是固定收益類,占理財公司全部產品的92.26%;其次是混合類產品,占理財公司全部產品的7.47%;權益類產品在理財公司全部產品中占比0.27%。
銀行理財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隨著理財子公司的崛起和外資銀行的進入,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家銀行都在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優化產品設計,以吸引和留住客戶。此外,銀行理財市場的監管也在不斷加強。監管部門在加強市場風險防控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動市場的規范化發展。通過強化信息披露、提高投資門檻等方式,監管部門努力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
在未來,銀行理財產品行業的發展前景可能會受到以下影響: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好轉,居民消費支出有望進一步增加,這將有助于推動理財市場的復蘇,投資者也將逐漸恢復原有的投資偏好。隨著理財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的兩極化發展趨勢,銀行與理財公司在產品體系建設方面將更加注重創新。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結束,理財行業全面進入規范化發展的新時代。未來,銀行理財產品行業可能會在政策環境的影響下,進一步規范發展。
養老理財市場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隨著“資管新規”的實施,理財市場的產品類型將更加多元化,養老理財產品的規模也有望進一步擴大。隨著互聯網和AI技術的發展,銀行理財產品行業將會更加注重科技與互聯網的融合,為客戶提供更高效、精準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總的來說,銀行理財產品行業的發展前景是積極的,但也需要注意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和產品創新。
隨著科技的發展,銀行理財業務將越來越依賴科技手段提升服務效率。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銀行可以更好地分析客戶需求、優化產品設計、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從而提升投資者滿意度和市場競爭力。監管部門將繼續加強對銀行理財市場的監管力度,推動市場規范發展。未來,監管政策將更加注重保護投資者權益、防范市場風險、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等方面,為銀行理財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