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通過“手工補息”進行高息攬儲的行為已被禁止。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的《關于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 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明確指出,手工補息是對業務操作失誤的勘誤環節,不應異化為繞開內部定價授權、實施變相利率補貼的違規行為。因此,銀行應嚴格規范存款利率授權管理,確保利率定價、利息支付、核算統計等工作合規有序。
該《倡議》要求銀行立即開展自查,并在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對于此前違規作出的補息承諾,銀行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這一舉措旨在進一步規范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強化銀行負債內控合規管理,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手工補息原本是銀行對業務操作失誤的一個勘誤環節,但近年來卻被部分銀行用于高息攬儲,這不僅增加了銀行的負債成本,還可能抬高企業和個人貸款利率,影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同時,這種行為也對金融市場秩序帶來了一定影響,導致銀行間無序競爭加劇。
因此,禁止銀行通過手工補息進行高息攬儲是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和公平競爭的必要舉措。銀行應積極響應倡議,加強內部管理,規范業務操作,確保合規經營。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銀行理財產品行業市場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上周2月LPR報價出爐,5年期LPR大幅下調25個基點,多家中小銀行隨后快速下調存款利率“保息差”。受訪業內人士表示,LPR利率下行會帶動全社會利率中樞下行,這也意味著傳統上以來固收為主的銀行理財進一步挖掘超額收益的難度會加大。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稱,對于理財公司來說,存款利率下行是挑戰,更是機遇。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認為,存款利率下調導致存款產品的吸引力下降,理財產品的配置需求有所上升,行業將迎來發展機遇期。
中信證券更是樂觀預測,2024年或仍將推動數輪存款利率的調降,屆時理財收益優勢將更加凸顯,部分優質現金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會跑贏3年定存利率。預計,在國有銀行的帶動之下,2024年下半年理財規模將重新站上30萬億元的關口。
當前銀行理財市場正呈現一種回暖態勢,經歷了2022年的“破凈潮”沖擊后,隨著債市持續走強,理財產品的業績開始向好,吸引力回升。多家銀行理財公司紛紛上調旗下理財產品的募集上限,顯示出市場信心的恢復。
然而,投資者對凈值波動較大的產品接受度降低,對與股債關聯度較高的產品信心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的投資風險偏好。同時,長期以來銀行理財“保本保收益”的特征深入人心,但在全面凈值化落地和打破剛兌后,投資者對凈值化產品的波動性和風險性理解不足,接受度不高,這也是當前市場面臨的一個挑戰。
此外,銀行理財市場還面臨著“資產荒”的問題。由于底層資產收益預期下降,造成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持續走低,反映了當前理財市場高票息資產欠缺的困境。預計未來這種“資產荒”的局面或將延續,具體時間則受經濟恢復情況、政策調整和供需變化等因素影響。
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理財建議買短不買長,投資者應更加審慎穩健地進行投資決策。同時,銀行也應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對凈值化產品的理解和接受度,推動市場健康發展。
總體而言,銀行理財市場正處于一個復雜多變的階段,既有回暖的跡象,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不確定性。投資者和銀行都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靈活調整策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機遇。
截至 2 月 21 日,測算理財規模升至 27.5 萬億附近。”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也表示,國股行 2023 年 12 月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后,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降至 2%(含)以內,2024 年開年亦有部分中小行跟進下調,以低波穩健型理財為代表的存款替代類資管產品吸引力增強;同時,“報行合一”落地實施,疊加保險預定利率下調,儲蓄型保險等競品對理財 AUM 的擠占壓力趨降。
理財產品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成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居民財富的增長,投資者對于理財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市場規模逐年擴大,新產品不斷涌現,滿足了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收益預期。
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理財產品行業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從傳統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到結構化產品、股權質押產品等,理財產品的設計日益多樣化,滿足了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
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理財產品行業實現了更精準的風險評估、更高效的資產配置和更優質的服務體驗。這些技術提升了理財產品的投資效率和用戶體驗。
展望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監管政策的進一步完善,理財產品行業將繼續保持健康發展態勢。同時,隨著投資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理財產品行業將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行業需要不斷創新、提升服務質量,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總之,理財產品行業在市場規模、產品創新、技術發展等方面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未來,行業將繼續保持健康發展態勢,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和更好的服務體驗。
2023年銀行理財作為存款“蓄水池”的作用凸顯,新增產品結構上以現金管理型及其他固收類產品為主。低風險偏好資金涌入理財市場,投資者對理財產品收益低波穩健的訴求更加明確。疊加此前部分理財產品“破凈”情況的影響,擁有相對高風險偏好的理財投資者也希望在增厚收益的同時降低產品凈值的波動。
隨著資本市場的回暖和各種權益理財產品的紛紛上線,投資者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意愿也在逐步增強。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指出,近來理財公司正積極推出更多含權理財產品,這些產品通常將固定收益類資產與權益類資產相結合,以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強調絕對收益策略的產品,以及具有低波穩健特性的股票型或混合型理財的產品更受投資者青睞。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理財產品行業報告對中國理財產品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
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理財產品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銀行理財產品行業市場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