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能是一種穩定可靠、綠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等特點,正逐漸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
地熱資源按照不同深度分為淺層地熱資源、中深層地熱資源,以及深層地熱資源。從地面鉆井到地下200米以內,一般就是淺層地熱資源,溫度低于25℃。它們的特點是溫度全年保持穩定,可以利用地表與室外空氣溫差,在冬季為室內供暖、夏季供冷。
從200米繼續往下到3000米之間,是中深層地熱資源,埋藏的地下熱水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溫泉就是其中一種。地下3000米以下存在高溫巖體,溫度可超180攝氏度甚至200攝氏度以上,但是它里面沒有流體或僅含少量的水,這種高溫巖體叫干熱巖。福深熱1井的鉆探目標為2.5億年前的花崗巖,屬于深層干熱巖地熱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地熱能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也是最早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我國在國家和地方等多個層面設立試驗項目,加速探索深部地熱尤其是干熱巖資源開發利用。中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我國陸區地下3000米至10000米范圍內的干熱巖型地熱資源量折合標準煤856萬億噸,即使僅采出2%,也可以達到2023年我國全年能源消費量的2993倍。
當前,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多以淺層和中深層的水熱型地熱為主,而埋深3000米以下的深層地熱,尤其是干熱巖資源的開發尚處于探索階段。截2020年底,中國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約8.1億平方米,裝機容量達2.6萬兆瓦,應用區域重點分布在華北、長江中下游地區。其中,京津冀新增淺層地熱供暖(制冷)面積約1.5億平方米。
地熱能開發主體現狀
我國旺盛的清潔能源市場需求是推動地熱產業快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在“雙碳”目標和大氣污染防治的背景下,北方冬季清潔取暖地區和南方夏熱冬冷地區清潔能源市場需求強烈。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對清潔能源需求的增加,深層地熱能的開發將成為未來能源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多年來,中國石化持續鞏固其作為國內最大地熱開發企業的領先地位。與此同時,眾多能源企業紛紛開啟轉型與多元化戰略,紛紛設立專業地熱公司,積極布局地熱市場。在央企層面,中石油成立了寶石花地熱能公司,專注于華北地區的地熱供暖開發;中國核電則通過組建中核坤華能源公司進軍西南地區,積極探索地熱發電的潛力。中節能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通過一系列并購舉措,成立了中國地能產業集團。煤炭地質總局則依托其下屬的水文局,積極開拓地熱開發工程市場。
在地方國企層面,河北地礦、山東地礦、兗礦集團等地方企事業單位,依托對地方市場的深入了解和長期耕耘的優勢,紛紛組建專門的地熱企業,致力于開發當地的地熱能資源。
在民營企業方面,海利豐、河南萬江、浙江陸特、湖北風神等一批較早進入地熱行業的企業,開始走向規范化發展道路。它們紛紛成立研發機構,加強對地熱技術的研發與創新,逐漸重視地熱回灌等可持續發展措施,從而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作為一種綠色低碳可再生能源,地熱能具有儲量大、能源利用效率高、運行成本低和節能減排等優點。和風電、光伏等相比,來自地下的地熱能具有無可比擬的穩定性,可以用于供暖制冷、發電、工業供熱、種植養殖等,被視為實現“雙碳”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力量。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建成地熱供暖和制冷面積13.3億平方米,折合裝機92.4吉瓦,年可替代標準煤2441萬噸,可減排二氧化碳超過6000萬噸。
《世界地熱發電進展》報告指出,目前,世界上已有31個國家有地熱發電廠在運行,美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土耳其是地熱發電利用前四的國家。
全球地熱發電總裝機容量已經從1980年的2110兆瓦增長到如今的16260兆瓦,分布在197個地熱田,商業化開發利用的均是水熱型地熱資源,全球共有3700個生產井,每口生產井的年平均產量接近3兆瓦時。未來,隨著全球迫切需要保住1.5°C的溫控目標,地熱發電會有廣闊前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地熱能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