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全球制造業孕育著制造技術體系、制造模式、產業形態的巨大變革,各國紛紛制定再工業化戰略,搶占數字時代發展先機。
航天制造作為戰略性、高端制造業、制造強國的名片,在航天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通過航天與智能結合,構建“泛在互聯、數據驅動、智能協同”的新一代航天研制體系,既是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必然選擇。
航天驅動系統是指一系列用于驅動運載火箭和航天器進入軌道和進行軌道調整的設備和部件。其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推進劑、推進器、供能系統以及建模和仿真軟件等。這些元素協同工作,確保航天器和運載火箭能夠準確地進入預定軌道,并能夠在軌道上穩定地運行和進行必要的調整。
航天驅動系統行業市場現狀
航天驅動系統不僅是航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科技發展中的關鍵領域。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航天產業規模的日益擴大,商業航天快速發展,以商業運載火箭、低軌互聯網星座、亞軌道旅游、商業遙感等為代表的商業航天各領域得到迅速推進,航天產業呈現新的發展態勢。
2023年中國航天在載人航天、可復用航天器、重型衛星、巨型互聯網星座等前沿領域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23年更是中國商業航天轉折性的一年。根據《中國航天科技(000901)活動藍皮書(2023年)》介紹,中國航天2023年完成67次軌道發射任務,發射次數位居全球第二,2024年預計實施超百次發射,將連續四年刷新年度發射數量紀錄。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航天驅動系統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從市場需求來看,軍用方面,隨著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加快和軍事技術革命的深入,我國對先進的軍用飛機、火箭及其發動機等裝備的需求不斷增加。民用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對民用飛機、通用飛機、無人機等裝備的需求也不斷擴大。
隨著太空探索、衛星通信、導航定位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對航天驅動系統的性能和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為航天驅動系統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航天驅動系統是航天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發展和進步對于推動整個航天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以下簡稱“SIA”)統計數據,2022年全球航天產業收入規模達到2,669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占比超過73%。從數據上看,國內航天產業投資總額占全球份額10%,發展空間巨大。
衛星發射數量方面,2016-2022年,全球發射衛星數量分別為219顆、475顆、449顆、508顆、1,281顆、1,336顆、2,325顆。其中國內航天共實施宇航發射任務64次,研制發射188個航天器,總質量197.21噸,居世界第二位,各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政策扶持是推動航天驅動系統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各國政府為了推動本國航天產業的發展,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資金支持措施,為航天驅動系統行業的研發和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國際合作也是推動航天驅動系統行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國際間的技術交流和合作,可以共同推動航天驅動系統技術的進步和應用。
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來看,航天驅動系統行業正不斷引入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以提高驅動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在創新驅動的戰略下,航天驅動系統行業正朝著更高效率、更環保、更智能的方向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航天驅動系統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