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質要求,并首次將“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定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生態環境產業是一個涵蓋了多個領域的綜合性產業,主要關注于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它的發展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從產業類別來看,生態環境產業包括農林水利、采掘、交通運輸、社會區域等多個領域。具體如農業、林業、牧業、漁業、水庫、水電、礦山采選、石油天然氣開采、公路、鐵路、城市道路和軌道交通、港口、碼頭、航運、油庫、管道運輸等,以及旅游、園林、社會服務設施、展覽館、博物館等社會區域活動。
生態環境產業的主要任務是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生態建設與恢復,推動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它涵蓋了從污染防治到生態修復,從資源利用到廢物處理的多個環節。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生態環境產業不斷提高環境治理效率,降低環境治理成本,推動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系基建投資的重要組成,行業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其投資依賴于政府行政審批與政府資金的投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我國將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相關市場化機制,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生態環境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隨著國民經濟從高速發展轉為高質量發展,以及國家陸續出臺的財政、金融、土地政策等約束,房地產陷入周期性低迷,市場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傳統園林市場萎縮。
同時各級政府的發展思路已經從原來單純的環境改善、土地增值,轉變為“并聯式”發展思維,以生態建設為核心,搭建多方平臺進行資源對接,以產城融合、城市運營為主旨的城市提升,以及三生融合、三產互動為內涵的鄉村振興,這是生態環境企業面臨的新課題、新機遇和新挑戰。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我國將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相關市場化機制,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
2024年國家部門在生態環境投資方面將重點開展三方面工作
3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司長王志斌在會上表示,環保投資和產業、環保技術對改善環境質量,促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態環境部探索建立以財政資金為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多元協同的生態環境投資模式,以投資帶動環保產業發展,拓寬環保產業市場空間,以產業壯大支撐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促進投資與產業深度融合。
2024年,生態環境部在生態環境投資方面將重點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充分發揮中央資金撬動作用。完善中央各類資金管理制度,指導地方加強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預儲備項目清單成果應用,強化重大項目組織實施。指導地方提高項目儲備質量、提升資金使用成效,帶動地方財政資金投入。
二是大力引導金融資金投入。研究制定金融支持生態環境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生態環保金融項目儲備庫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生態環保投入。
三是發揮自然環境生產要素作用,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積極穩妥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創新,加強EOD項目調研,挖掘亮點、凝練經驗,指導各地加快推進項目落地見效,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兩山”轉化新路徑。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生態環境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