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相比水力發電、風力發電條件更加寬松,應用場景更加廣泛,且隨著生產技術不斷進步,光伏度電成本持續下降,海外部分國家光伏發電已經實現平價上網,因此光伏市場需求激增。2023年我國光伏應用市場超預期發展,應用端新增裝機增長率近150%,制造端各環節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64%,光伏制造業(不含逆變器)產值超過1.75萬億元。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光伏應用市場將繼續維持高位運行狀態。
在陸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大海作為光伏另一應用場景,被認為是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之一。漂浮式光伏電站是一種利用水上浮體、浮臺使光伏組件、逆變器等發電設備漂浮在水面上進行發電的技術。它主要適用于水深大于5m的中遠海水域,其基礎形式主要有浮管+支架、浮箱+支架兩種結構類型。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漂浮式光伏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海上光伏之所以被高度關注,首先來自于廣闊的市場需求。近年來,持續高速增長的地面電站建設使陸上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日趨于飽和,特別是在東南沿海地區,人多地少,電力需求又極高,向海洋要地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需求。
不過,相對于陸地光伏豐富的建設經驗,海上光伏的起步明顯較晚,一直到2021年7月,國內首個近海漂浮式光伏系統樣機才在海南萬寧完成實證試驗。
2023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216.88GW,同比大增148.1%,再次創年新增裝機量的最高紀錄,截至2023年,光伏累計裝機規模達609.5GW。從新增的裝機類型來看,集中式光伏新增裝機反超分布式,超過110GW,占比超過50%;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接近100GW。漂浮式光伏電站可以隨著太陽的角度變化而旋轉,始終保持與太陽的最佳角度,從而提高發電效率。
漂浮式光伏電站對環境具有較高的要求,因為光伏組件需要覆蓋水面,以降低水分蒸發,同時抑制水中藻類過度生長,現場濕度較大,這就要求箱變在密封性、耐腐蝕方面性能過硬,防護等級較高,箱內帶自動控制智能除濕裝置,實時監控電氣間隔內濕度參數,可自動除濕,以便保證電氣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海洋正在成為光伏新“藍海”。日前,自然資源部發布《自然資源部關于探索推進海域立體分層設權工作的通知》,為地方推進不同類型用海活動探索開展海域立體分層設權預留了政策“接口”,也意味著海上光伏有望迎來更明確的立體分層設權。
海上光伏目前主要分為樁基式和漂浮式兩種。兩種模式各自有適合的應用場景,但從長期可開發角度而言,漂浮式未來可開發空間會更大。
漂浮光伏組件主要應用于漂浮光伏電站(FPV),這是繼地面電站和屋頂光伏之后,被譽為未來光伏市場的第三大支柱。目前在全球60多個積極推進漂浮電站進程的國家中,超過35個國家擁有著350個漂浮光伏電站。
一般來說,1MW漂浮光伏電站會覆蓋近7-10公頃水體,節約1500萬升水并產生1500MWh電力。然而,與固定式太陽能組件相比,漂浮光伏組件的整體成本要高得多,預計這會成為阻礙漂浮光伏組件市場增長的關鍵因素。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保守情況下,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將與去年持平,達到約390GW,樂觀情況下還能達到約430GW。據自然資源部海洋能發展中心專家介紹,預計2024年會小規模建設并網型海洋漂浮光伏電站。雖然水上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高于地面光伏電站,但隨著商業模式不斷成熟,發電成本價格將會持續降低,還是有望能夠實現項目的高收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漂浮式光伏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