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光伏行業,即利用水上浮體平臺或浮臺作為載體,將光伏組件、逆變器等發電設備安裝其上,使之漂浮在湖泊、水塘、蓄水池、水庫以及海洋等水域表面進行光伏發電的行業。這種新型的光伏發電技術不僅提高了發電量,減少了土地資源的使用,還能通過水體的吸熱效果降低光伏設備的溫度,提高發電效率。
漂浮式光伏項目具有節約土地資源、提高發電效率、環境友好和抗風浪能力強等優勢,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漂浮式光伏電站主要適用于水深大于5m、受臺風影響不大的水域,其基礎形式主要包括浮管+支架和浮箱+支架兩種結構類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經驗的積累,漂浮式光伏行業有望在水域得到廣泛應用。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漂浮式光伏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分析
漂浮式光伏行業的產業鏈上下游結構
上游產業鏈主要包括原材料供應和設備制造。硅料、硅片作為光伏組件的核心材料,其質量和供應穩定性對整個產業鏈至關重要。同時,石英坩堝爐、單晶硅生長爐等關鍵設備的制造也影響著光伏組件的生產效率和成本。這些上游環節為中游的組件制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中游產業鏈以光伏組件制造為核心,涉及電池片、電池組件的制造和封裝裝配等環節。這一環節將上游的原材料和設備轉化為實際的光伏組件產品,是產業鏈中承上啟下的關鍵步驟。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光伏組件的制造效率和性能不斷提升,為下游的電站建設提供了更高質量的產品。
下游產業鏈則包括發電與電站建設、運行管理與維護以及項目開發與投資等環節。漂浮式光伏電站的建設需要綜合考慮水域條件、電站設計、安裝施工等多個因素,確保電站的穩定運行和發電效率。同時,電站建成后的運行管理和維護也是保障電站長期穩定運行的重要環節。此外,項目開發與投資環節則為整個產業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著漂浮式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
漂浮式光伏行業的市場發展現狀
2021年全球部署的漂浮式光伏裝機容量為1.6GW。預計到2026年,全球漂浮式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4.8GW,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高達33.7%。亞太地區(APAC)是全球最大的漂浮式光伏市場,2022年安裝了3GW漂浮式光伏系統,占全球安裝量的93%以上。
中國市場預計將成為增速最快的區域市場,其復合年增長率預計為59.4%,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鑒于中國海岸線長達1.8萬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漂浮式光伏項目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截至2022年5月底,我國確權的海上光伏用海項目共28個,累計確權面積達1658.33公頃,其中江蘇、山東、浙江等地為主要的項目分布區域。
與固定式太陽能組件相比,漂浮光伏組件的整體成本較高,但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效應,未來有望實現成本的降低。當前,漂浮式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運維成本以及投資回報率等方面均呈現出積極的變化趨勢。
漂浮式光伏技術能夠高效利用水面資源,不占用土地資源,對于土地資源緊張的地區尤為適用。光伏板可以隨著太陽的角度變化而旋轉,始終保持與太陽的最佳角度,從而提高發電效率。
漂浮式光伏系統能夠降低水溫,減少水分的蒸發和流失,對生態環境友好。雖然與固定式太陽能組件相比,漂浮光伏組件的整體成本較高,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規模化生產,成本有望逐漸降低。漂浮式光伏電站的建設周期短,運維成本低,能夠快速實現收益。
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貸款優惠等,為漂浮式光伏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科技部等九部門印發的《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明確提出要研發漂浮式光伏系統,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漂浮式光伏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高,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和技術的進步,項目的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提升。投資者可以通過參與漂浮式光伏項目的建設、運營和管理,獲得穩定的收益。
綜上所述,漂浮式光伏行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顯著的技術優勢、良好的成本效益和政策支持,投資潛力巨大。投資者可以關注該行業的發展動態,積極參與其中,分享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紅利。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漂浮式光伏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