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新能源裝機總規模約占全國四成
據國家能源局消息,我國近年來加大對西部地區的能源開發和利用,加快建設一批國家重要能源基地。重點建設的新疆、黃河上游、河西走廊、黃河幾字彎、冀北、松遼、黃河下游七大陸上新能源基地中,4個位于西部地區。截至2023年底,西部地區12個省份新能源裝機總規模超過4億千瓦,占全國新能源裝機規模的40%左右。
能源是指能夠提供可用能量的各種資源,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根據來源和利用方式,能源可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二次能源包括電力、熱力、成品油等。
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原煤、原油、天然氣、電力生產保持平穩。1—5月份,規上工業原煤產量18.6億噸,同比下降3.0%。進口煤炭2.0億噸,同比增長12.6%。1—5月份,規上工業原油產量8910萬噸,同比增長1.8%。進口原油22903萬噸,同比下降0.4%。1—5月份,規上工業天然氣產量103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2%。進口天然氣5428萬噸,同比增長17.4%。1—5月份,規上工業發電量3657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5%。
2013年到2023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累計增長35%,原煤生產能力持續增強,原油產量保持在2億噸水平,電力裝機、天然氣產量實現翻番。風電發電裝機從7600多萬千瓦增長到4.4億千瓦以上,增長了近5倍,光伏發電裝機從1900多萬千瓦增長到6億千瓦以上,增長了30多倍。202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超過全球的一半,累計裝機規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
目前,全球能源消費結構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比重不斷上升。同時,國際能源市場波動較大,地緣政治風險對能源供應安全構成威脅。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年度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比2022年增長50%,裝機容量增長速度比過去30年的任何時候都要快。報告預測,未來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迎來快速增長期,但仍需解決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融資等關鍵問題。
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達510吉瓦。國際能源署預測,在現有政策和市場條件下,預計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在2023年至2028年間將達到7300吉瓦。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最主要的電力來源。
報告預測,未來5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將占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95%。到2024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總量將超過水力發電;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將分別在2025年和2026年超過核電。到2028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份額將翻一番,合計達到25%。
國際能源署在報告中表示,中國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跑者。2023年中國風能新增裝機容量比上年增長66%,2023年中國太陽能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相當于2022年全球太陽能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預計到2028年,中國將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60%,“中國對全球實現可再生能源增加兩倍目標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能源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分析: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系統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核能等。自我國于2020年提出“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以來,為了推動傳統能源向新能源的有效轉型,有關部門出臺和實施了一系列促進新能源發展的政策和舉措。
2013年至2023年,中國煤炭消費比重從67.4%下降到55.3%,累計下降12.1個百分點;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核電及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10.2%提高到17.9%,累計提高7.7個百分點。中國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成為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202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超過全球的一半,累計裝機規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
現階段,盡管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但仍然面臨著統籌規劃不夠、消納受限、核心技術不足、設備回收產業化水平低等瓶頸,亟待深入探究相關問題根源,探尋相應的治理對策,以期助力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報告對中國能源的發展狀況、能源競爭、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能源發展特點及產業鏈招商策略。報告還對全球的招商引資模式作了詳細分析,并對招商引資模式進行了趨向研判。
想要了解更多能源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能源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