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汽車,作為一種融合了汽車與航空器特點的新型交通工具,具備垂直起降、空中飛行和地面行駛等多重功能。它旨在利用未占用的近地空間來緩解城市交通網絡的壓力,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是面向低空智能交通和立體智慧交通的重要載運工具。飛行汽車主要分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和陸空兩棲汽車兩大類型,其中eVTOL因其電動驅動、垂直起降的特性而備受關注。
隨著全球對于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電動化成為飛行汽車發展的重要趨勢。飛行汽車將更多地采用電動或混合動力系統,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運行成本和環境影響。
中國飛行汽車行業正站在全球低空經濟革命的前沿。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嚴峻,傳統地面交通體系面臨重構壓力。在此背景下,飛行汽車作為融合新能源、人工智能、航空技術的新型交通工具,被視為破解城市空間限制的關鍵突破口。
政策層面,低空經濟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低空經濟安全健康發展,民航局修訂《民用航空法》并成立低空經濟發展司,為飛行汽車商業化掃清制度障礙。技術層面,中國依托新能源汽車全球競爭力、無人機全產業鏈優勢及智能駕駛技術積累,構建起涵蓋電動化動力系統、飛行控制系統、復合材料輕量化等核心領域的技術矩陣。市場需求端,城市空中交通(UAM)、應急救援、物流配送等場景需求爆發式增長。政策、技術、市場的三重驅動,使中國飛行汽車行業進入高速成長期。
(一)產業鏈
中國飛行汽車產業鏈呈現"三橫九縱"發展格局。上游以寧德時代、中創新航等動力電池企業為核心,提供高能量密度航空級電池;中游匯聚小鵬匯天、沃飛長空等主機廠,主導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研發與制造;下游則延伸至城市空中交通運營、低空物流網絡、飛行培訓服務等新興業態。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飛行汽車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碳纖維復合材料、飛控系統、航電集成等關鍵技術領域已實現自主化突破,例如小鵬匯天研發的分布式電推進系統使飛行器續航突破700公里,傳感器融合技術實現厘米級精準定位。產業鏈協同效應顯著,2024年長三角地區形成首個飛行汽車產業集群,涵蓋200余家配套企業,年產值超百億。
(二)技術突破與應用場景
當前技術路線呈現"雙軌并行"特征:一是以小鵬旅航者X2為代表的純電多旋翼方案,強調城市短途出行;二是廣汽飛行汽車GH61的折疊翼設計,兼顧公路行駛與長航程需求。智能化方面,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實現空域動態管理,AI決策系統可處理每秒千萬級交通數據,事故率較傳統航空器降低90%。
(三)挑戰與應對策略
應用場景加速落地:深圳前海已開通3條eVTOL試運行航線,單日載客量突破500人次;京東物流在雄安新區部署200架貨運飛行器,實現30分鐘跨城配送。醫療急救領域,上海瑞金醫院與峰飛航空合作開發醫療救援飛行器,將黃金救援時間從45分鐘壓縮至12分鐘。
行業面臨三大核心挑戰:空域管理方面,現有低空航線僅覆蓋30%重點城市,起降點密度不足紐約的1/5;法規體系尚未建立駕駛員資質認證標準,適航審定流程長達18個月;公眾接受度方面,67%受訪者擔憂噪音污染與隱私泄露。
破局路徑已清晰:民航局正試點"數字天空"管理系統,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空域資源智能分配;工信部聯合12個省市建立飛行汽車測試示范區,2025年將完成2000架次載人飛行數據積累;企業端,億航智能推出"飛行汽車保險包",涵蓋第三方責任險與機身損失險,保費較傳統航空器降低40%。
站在技術革命與產業升級的交匯點,中國飛行汽車行業將呈現三大演進方向:動力系統向氫燃料電池混合架構升級,2030年氫電飛行器占比預計達35%;空中交通管理實現"車路云"一體化,5G-A通信技術使空域調度響應速度提升至毫秒級;商業模式從單一載客向"飛行+文旅""飛行+應急"等生態化轉型。政策層面,《低空經濟五年行動綱要》即將出臺,計劃2026年建成50個低空經濟示范區,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群。
可以預見,隨著技術成熟度與社會接受度的雙重躍升,飛行汽車將重構人類出行版圖,開啟三維立體交通新時代。
想要了解更多飛行汽車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飛行汽車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