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是指對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買方通過向賣方支付一定金額從而獲得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權,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
碳交易市場是由政府通過對能耗企業的控制排放而人為制造的市場。通常情況下,政府確定一個碳排放總額,并根據一定規則將碳排放配額分配至企業。如果未來企業排放高于配額,需要到市場上購買配額;與此同時,部分企業通過采用節能減排技術,最終碳排放低于其獲得的配額,則可以通過碳交易市場出售多余配額。雙方一般通過碳排放交易所進行交易。
碳交易市場的建立,為企業提供了通過技術創新降低碳排放的直接經濟激勵。企業為了在碳市場中獲得更多配額或銷售富余的碳減排量以獲利,將積極投入資金研發低碳技術、清潔能源技術及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等先進技術。這種市場機制有效促進了綠色技術創新的加速發展,為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碳交易行業市場分析
中國碳交易市場的制度建設不斷完善。2024年1月,國務院頒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自5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首部專項法規。生態環境部還印發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發布了登記、交易、結算三項規則,形成了涵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技術規范”的多層級制度體系。
這些法規的出臺,強化了碳排放數據的核算、報告與核查、配額分配與清繳、市場交易與監管的全流程管理,為碳市場的規范運行提供了堅實的法律支撐。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30年我國碳交易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中國碳交易市場自2021年7月正式啟動以來,市場規模逐步擴大。截至2024年,全國碳市場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0%以上,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目前,全國碳市場主要聚焦于發電行業,涵蓋了2257家重點排放單位。然而,根據政府規劃,未來將分階段擴大碳市場的行業覆蓋范圍,新增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和航空等行業,這些行業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
中國碳交易市場的制度建設不斷完善。2024年1月,國務院頒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自5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首部專項法規。生態環境部還印發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發布了登記、交易、結算三項規則,形成了涵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技術規范”的多層級制度體系。
這些法規的出臺,強化了碳排放數據的核算、報告與核查、配額分配與清繳、市場交易與監管的全流程管理,為碳市場的規范運行提供了堅實的法律支撐。
碳交易行業發展趨勢調研
行業覆蓋范圍擴大。根據政府規劃,未來全國碳市場將逐步覆蓋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和航空等高排放行業。目前,生態環境部已經對這些重點行業開展了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工作,并制定了配額分配方法、核算報告方法和擴圍實施路徑。
行業覆蓋范圍的擴大,將有助于更廣泛地覆蓋高排放行業,推動這些行業的減排和綠色轉型。
市場活躍度與流動性提升。隨著碳市場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市場參與者的增多,全國碳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將進一步提升。未來,碳市場將引入更多的交易品種和金融產品,如碳期貨、碳期權等,以豐富交易品種,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同時,金融機構、投資機構以及碳資產管理公司等也將積極投身市場,推動市場主體的多元化發展。
碳排放權金融屬性的凸顯。隨著碳市場的不斷發展,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日益凸顯。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為開展氣候投融資、碳資產管理、配額質押等錨定了基準價格,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和企業參與到碳市場中來。未來,碳排放權將成為重要的金融資產,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促進綠色低碳投資。
數據管理與市場監管加強。數據質量是碳市場穩定運行的核心。中國政府通過建立“國家—省—市”三級聯審機制,確保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生態環境部還通過多輪碳排放報告質量監督幫扶,防止數據造假和市場操縱行為。未來,隨著碳市場的不斷發展,政府將進一步加強數據管理和市場監管,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想要了解更多碳交易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30年我國碳交易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本報告對國內外碳交易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透徹地分析,對我國行業市場情況、技術現狀、供需形勢作了詳盡研究,重點分析了國內外重點企業、行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投資情況,報告還對碳交易下游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