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交易是通過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旨在助力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碳排放權交易源于上世紀90年代經濟學家提出的排污權交易概念,排污權交易是市場經濟國家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最初由美國國家環保局運用于大氣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碳排放權交易則是將溫室氣體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通過市場機制進行交易,以實現減排目標。
全球碳市場建設正在不斷推進,各國紛紛建立或完善碳交易市場。中國碳市場已形成現代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制度與機制框架,覆蓋范圍和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市場運行機制日趨完善。
全國碳市場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市場交易規模逐步擴大,交易價格穩中有升。政策法規基礎框架已搭建完成,形成了包括碳排放數據核算、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前景廣闊。中國碳市場將繼續擴大覆蓋范圍,增加行業種類,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國際合作也將進一步加強,推動全球碳市場的統一和標準化。
碳排放權交易作為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工具,在全球和中國的應用和發展前景廣闊,將在推動節能減排和綠色經濟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一、市場發展現狀
市場規模與覆蓋范圍
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21年啟動以來,運行平穩,市場規模逐步擴大。
當前,全國碳市場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截至2024年7月15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已達4.65億噸,累計成交額接近270億元。
市場活躍度與價格走勢
全國碳市場活躍度逐步提升,價格發現機制日益顯現。
2024年,全國碳市場綜合價格行情站穩百元,碳價的穩定和上漲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和企業參與到碳市場中來。
碳價的上漲為開展氣候投融資、碳資產管理、配額質押等錨定了基準價格,碳排放權的綠色金融屬性逐步獲得市場認可。
市場制度與法規建設
2024年1月,國務院頒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自5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首部專項法規。
生態環境部印發《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發布了登記、交易、結算三項規則,組織制修訂了碳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指南、配額分配方案等規范性文件,與《條例》共同形成涵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技術規范”的多層級制度體系。
二、市場前景
市場覆蓋范圍擴大
未來,隨著市場的深化,鋼鐵、水泥等高排放行業也將逐步被納入碳排放交易市場的范圍,市場覆蓋范圍將進一步擴大。
市場主體多元化
除了重點排放企業外,金融機構、投資機構、碳資產管理公司等也積極參與市場交易,推動了市場主體的多元化發展。
綠色金融屬性凸顯
碳排放權的綠色金融屬性將進一步得到市場認可,為氣候投融資、碳資產管理以及配額質押等綠色金融活動提供更多的定價基準和投資機會。
三、市場環境
政策環境
國家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堅定推進,為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政府將持續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關政策配套制度,推動市場健康發展。
技術環境
先進的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應用于碳排放的實時監測和精準管理,提高市場的監管效能。
這些技術將為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社會環境
社會各界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對綠色低碳發展的需求日益增強。
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有助于引導企業和社會各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目標的實現。
四、市場趨勢
碳價上漲趨勢
隨著市場制度的不斷完善和交易規模的持續擴大,碳價有望繼續保持上漲趨勢。
碳價的上漲將為企業提供更強的減排動力,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市場流動性增強
隨著市場參與者的增多和交易品種的增加,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流動性將不斷增強。
這將有助于提升市場的效率和公平性,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和風險管理工具。
國際化發展
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國際化發展步伐將加快,與國際碳市場的接軌程度將不斷提高。
這將有助于提升中國在全球碳市場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推動全球碳市場的協同發展。
綜上,碳排放交易行業市場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市場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如何進一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提高市場流動性、完善交易機制、加強市場監管等。因此,政府、企業和市場各方需要共同努力,推動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
想了解更多中國碳排放權交易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報告對我國碳排放權交易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碳排放權交易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