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儲氣庫是將天然氣或其他氣體重新注入地下密閉空間(如枯竭的油田、含水層、鹽洞穴等)而形成的一種人工氣田或氣藏。這種儲存方式不僅用于平衡能源供需,還能有效應對季節性和突發性能源需求的變化,提供備用能源供應。儲氣庫類型主要包括枯竭氣藏型儲氣庫、枯竭油藏型儲氣庫、含水層型儲氣庫、鹽穴型儲氣庫、廢棄礦穴儲氣庫等。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4)》顯示,1—6月,全國天然氣消費量210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7%。《報告》提出,預計下半年,全球天然氣市場供需延續寬松態勢,但仍面臨地緣沖突、制裁與反制裁、極端天氣等諸多不確定性。國內宏觀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天然氣需求較快增長。預計2024年天然氣消費量4200億~42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5%~7.7%;天然氣產量2460億立方米,增產持續超過100億立方米。
中國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天然氣現狀,需要依靠進口天然氣以滿足國家需求。地下儲氣庫在平衡能源供需、應對季節性和突發性能源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30年我國地下儲氣庫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地下儲氣庫不僅用于平衡能源供需,還能有效應對季節性和突發性能源需求的變化,提供備用能源供應。此外,它們還能在氣源中斷或管網出現技術故障時,保證不間斷供氣,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
地下儲氣庫在供暖系統、發電廠、城市燃氣管道網以及工業和商業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它們還能在氣源中斷或管網出現技術故障時,保證不間斷供氣,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
中國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形成了勘探、鉆井、設計、建設、運行、監測一體化建庫技術體系。部分單項技術達到國際同行領先水平,形成了多項特色技術。
中國地下儲氣庫行業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國家管網三大公司建設和運營。近年來,在國家對社會資本的引導下,民營企業參與地下儲氣庫的案例增多。
規模與容量持續擴大:隨著天然氣需求的持續增長和能源結構的調整,中國地下儲氣庫的規模和容量將繼續擴大。預計到2030年,中國地下儲氣庫的數量和總工作氣量將達到新的高度,以更好地滿足國家能源安全的需求。
技術創新與智能化發展: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將廣泛應用于地下儲氣庫的建設與運營中,提高儲氣庫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通過引入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前沿信息技術,實現對儲氣庫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與預警,降低運維成本。
多元化儲存介質與應用領域:未來,地下儲氣庫有望逐步擴展到氫氣等其他氣體的儲存領域。這一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將為地下儲氣庫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和市場機遇。同時,地下儲氣庫的應用領域也將不斷拓展,為更多行業提供能源支持。
政策支持與市場化運作:政府將繼續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動地下儲氣庫行業的發展。同時,地下儲氣庫將逐步實現市場化運作,通過獨立運營管理和單獨的市場化定價機制,提高儲氣庫運營管理和利用效率。
想要了解更多地下儲氣庫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30年我國地下儲氣庫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報告在總結中國地下儲氣庫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地下儲氣庫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