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服務熱線
400-856-5388
資訊 / 產業

天然香料產業鏈分析

天然香料行業發展機遇大,如何驅動行業內在發展動力?

  • 北京用戶提問:市場競爭激烈,外來強手加大布局,國內主題公園如何突圍?
  • 上海用戶提問: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發布,船舶制造企業的機
  • 江蘇用戶提問:研發水平落后,低端產品比例大,醫藥企業如何實現轉型?
  • 廣東用戶提問: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的新路徑在哪?該如何去制定長遠規劃?
  • 福建用戶提問:5G牌照發放,產業加快布局,通信設備企業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 四川用戶提問: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云計算企業如何準確把握行業投資機會?
  • 河南用戶提問:節能環保資金缺乏,企業承受能力有限,電力企業如何突破瓶頸?
  • 浙江用戶提問:細分領域差異化突出,互聯網金融企業如何把握最佳機遇?
  • 湖北用戶提問:汽車工業轉型,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戶提問:稀土行業發展現狀如何,怎么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免費提問專家
行業產業鏈包括原料材料供應鏈、天然香料生產鏈、天然香料成品供應鏈等環節。原料材料供應鏈主要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等天然香料的采集、香料的制作和人造天然香料等原料的生產;天然香料生產鏈是把原料經過蒸餾、萃取、提純等技術手段制成天然香料產品的步驟;天然香料

天然香料產業鏈分析

一、天然香料供應鏈關系分析

行業產業鏈包括原料材料供應鏈、天然香料生產鏈、天然香料成品供應鏈等環節。原料材料供應鏈主要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等天然香料的采集、香料的制作和人造天然香料等原料的生產;天然香料生產鏈是把原料經過蒸餾、萃取、提純等技術手段制成天然香料產品的步驟;天然香料成品供應鏈則是銷售與物流平臺從生產環節獲取香味產品,通過市場銷售進行集成營銷,運用各種銷售和市場策略,向消費者傳遞香柚個性的價值和需求,創造基于天然香料生產的特定市場體系。

二、天然香料植物種植業分析

(一)天然香料植物種植業概況

中國擁有豐富的植物性天然香料資源,有500余種芳香植物廣泛分布于20個省市。中國作為亞洲香料市場的主力軍,近年來吸引了眾多國際行業巨頭前來設立工廠或者建立世界級的研發中心。

(二)天然香料植物產量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植物香料的需求和供給雙向增長,行業規模快速增長,植物香料行業在產品技術不斷創新。截止2022年底,中國植物香料專利申請專利量合計3219件,其中2019年植物香料專利申請專利量高達到511件的峰值。2022年天然香料植物產量達到23.1萬噸。

三、天然香料行業分析

(一)概況

古代人類使用的都是天然香料.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才開始發展合成香料。玫瑰,茉莉,晚香玉,香根和鳶尾等仍是目前流行的花香型天然植物香料,也是素心蘭型和東方香型等各種日用香精的重要成分.天然動物香料品種較少,主要有麝香,龍涎香,海貍香和靈貓香等。一般分為浸膏,凈油,精油,壓榨油,單離香料,酊液和香樹膏七類。天然植物香料是由植物的花、葉、莖、根和果實,或者樹木的葉、木質、樹皮和樹根中提取的易揮發芳香組分的混合物。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考慮到化學合成物質的安全性及環境問題,化學合成香料的用量逐漸減少,而天然香料的應用日益廣泛。

天然香料以其綠色、安全、環保等特點,日益受到人們的鐘愛世界天然香料產量正以每每年10~15的速度遞增。中國擁有豐富的植物性天然香料資源,有500余種芳香植物廣泛分布于20個省市,但由于提取加工工藝落后,香料資源只有部分被開發利用,很多植物性天然香料只能做到初步提取,而且收率和純度都較低;甚至有一些產品被運到國外進行深加工。這不僅導致中國市場植物性天然香料緊缺,而且嚴重浪費中國的寶貴資源。

近年來,瑞士、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對天然香料的應用研究很活躍,主要趨向于研究天然香料的功能性,如免疫性、神經系統的鎮靜性、抗癌性、抗老化性、抗性和抗菌性等。目前,中國有關天然香料提取的研究很多。

(二)規模

據統計,2022年我國天然香料產量達到28.2萬噸,預計到2023年,我國天然香料產量將達到30.1萬噸。天然芳香產業生產和發展是同食品、飲料、日化、養生、藥品等配套行業的發展相適應的,下游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促使天然芳香業不斷發展,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品種不斷增加,產量和銷售額以穩定的比率上升。

四、天然香料需求及應用領域

(一)乳制品制造業

1、乳制品產量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國牛奶產量111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70萬噸,增長6.7%。

根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發證生鮮乳收購站生鮮乳產量跟蹤監測,三季度生鮮乳產量出現季節性波動。9月全國發證生鮮乳收購站生鮮乳產量指數為159.29(以2015年1月為基期100),環比增長0.2%,同比增長6.9%。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國發證生鮮乳收購站所涉及的養殖場場戶數量環比減少0.9%,同比減少25.3%;涉及奶牛存欄環比增加1.5%,同比增加6.2%。生鮮乳收購站涉及養殖場戶戶均存欄環比增加2.4%,同比增加42.1%。

2、乳制品規模

由農業農村部指導、中國奶業協會和農業農村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編撰的《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23)》(下稱“報告”),授權中新經緯研究院發布。報告指出,2022年中國奶類產量首次突破4000萬噸大關,位居全球第四位。奶牛單產9.2噸,是2008年的兩倍,規模牧場奶牛單產超過歐盟平均水平。

報告統計,2022年全國奶類產量4026.5萬噸,同比增長6.6%;乳制品產量突破3117.7萬噸,同比增長2.0%。全國生鮮乳抽檢合格率100%;乳制品總體抽檢合格率99.88%;生乳中乳蛋白、乳脂肪、菌落總數抽檢平均值達到歐美奶業發達國家水平,體細胞抽檢平均值優于歐盟標準,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占有率超過68%;三聚氰胺等重點監控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連續14年保持100%。

其中,全國存欄百頭以上規模養殖比例達到72%,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奶牛平均單產9.2噸,較去年增加500千克,是2008年的兩倍,規模牧場奶牛單產超過歐盟平均水平;規模牧場95%以上配備全混合日糧攪拌車,原料奶生產100%實現機械化擠奶。

報告還顯示,規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717.3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降低10.6個百分點;人均乳制品消費量42千克,比上一年減少0.6千克;奶業主產省生乳收購平均價4.16元/千克,四年來出現首次下降。2022年,國產奶與進口奶比較評估顯示,巴氏殺菌奶、超高溫滅菌奶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安全指標均符合中國、美國及歐盟限量標準;其中,國產奶的乳鐵蛋白、β-乳球蛋白和糠氨酸等指標均優于進口同類產品。

根據報告統計,截至2023年7月,140家牧場完成現代奶牛場評價定級,其中S級133家,A級7家;70家乳品廠完成乳制品生產企業現代化等級評價,其中5A級63家,4A級7家。

報告發布的《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核心指標體系》設置了“研發經費投入占比”“新產品產值率”“人均乳制品年消費量”“原料奶總產量增長率”“乳制品總產量增長率”等80個各項關鍵指標;《中國乳制品消費擴容提質指導意見》提出,優化乳制品消費結構,拓展乳制品消費群體,并提出到2025年和2030年,實現中國人均奶類消費量分別突破45千克和50千克的目標;《中國奶牛種業戰略發展意見》則提出,建立現代奶牛自主育種體系,完善自主育種長效運行機制,加快建設國家奶牛遺傳評估中心等,到2030年實現年均奶牛品種登記15萬頭以上、奶牛育種核心群規模5萬頭以上、奶牛群體平均年單產量在1萬公斤以上等預期目標。

3、乳制品前景

1、產品高端化

1)技術高端化:牧場養殖技術不斷成熟,提升產能;超濾技術等加工技術升級,有效提升產品品質。

2)奶源高端化:限定有機牧場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有機、A2、娟姍等稀缺特色奶種提升奶源品質。

3)營養強化:產品蛋白含量提高、DHA、GABA、益生菌等專業成分的添加滿足更多營養需求。

4)區域特色優勢:產地更加多元、新疆駱駝奶、歐洲羊奶等區域特色產品受到各類消費者青睞。

2、消費場景多元化

隨著乳制品引用場景的日常化,消費者對口味的需求逐漸多元化,低溫奶市場口味產品份額不斷提升,頭部品牌紛紛布局。乳制品作為“黃金搭檔”,是諸多單品的經典cp,與咖啡的搭配尤其受歡迎,專注咖啡伴侶的提純奶增長迅速。除此之外,乳制品逐漸禮贈化,全家營養奶粉和中老年奶粉具有先天的禮贈優勢,顏值是禮盒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因素,高顏值禮盒可以有效提高奶粉單價。

3、消費結構升級

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升,其對乳制品消費品質和種類的要求不斷提高,從原來單一的常溫純牛奶逐步發展為常溫純牛奶、常溫酸奶、低溫鮮奶、低溫酸奶、含乳飲料等多個品類齊頭并近的發展趨勢。為滿足消費者對于更高品質產品偏好,近年來乳制品企業圍繞著巴氏殺菌產品、低溫酸奶等產品進行產品升級的高端化發展。隨著乳制品消費理念的不斷提升,以及食品領域冷鏈建設的加快,我國巴氏殺菌產品、低溫酸奶的消費占比正不斷提高,未來有望成為液態乳市場的主導產品。

4、數字營銷快速發展

隨著品牌對消費者的信息傳播和溝通趨向線上化,消費者對線上渠道的信任感增強,數字營銷方式被催化。未來更多的實體門店的營銷方式將轉移至線上,以短視頻、直播、私域運營等數字營銷方式協助乳品的推廣與市場擴張。

5、安全監管步入良性軌道

目前,中國奶業已初步建立基于風險分析和供應鏈管理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監督管理的的治理體系,覆蓋從牧場到餐桌的全過程,已提升乳品全鏈條質量安全水平。我國乳制品的安全監管正步入良性軌道,未來將進一步加強。

(二)飲料行業

1、飲料產量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飲料產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迅速崛起為快消品領域的一顆新星。隨著這一行業的飛速發展,它對我國經濟、稅收以及上下游產業都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與時俱進,飲料行業也積極采納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管理的新技術、新設備,將其融入生產過程。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2013年至2022年,我國飲料的累計產量從14927萬噸增長至18141萬噸,產量規模擴大了22%。另據中國食品報的數據,2022年我國飲料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2478億元,長期的增長趨勢非常明顯。在當前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新的消費者群體和需求的出現正在推動飲料行業進入一個全新的變革時代。

飲料,作為一種與消費體驗和場景密切相關的快消品,隨著其種類的不斷豐富,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成為了人們豐富生活的一部分。商業時代的浪潮中,人、時代和產品在同一場景下天然地呈現出其時代特征。不同飲料品類的興衰也同樣受到其品類特性和時代的影響。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現存與飲料相關的企業達到了783.3萬余家。僅在2023年的前10個月,新注冊的相關企業就有5.2萬余家。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以26.7萬余家企業位居首位,緊隨其后的是湖南和河北,分別有13.9萬余家和11.9萬余家。從企業成立時間來看,有50.2%的企業是在近1-5年內成立的,而成立10年以上的企業占17.3%。

軟飲料的主要成分包括飲用水或礦泉水、果汁、蔬菜汁或植物的提取物,有的還添加了甜味劑、酸味劑、香精、香料、食用色素等食品添加劑。其基本化學成分主要是水分、碳水化合物和風味物質,部分軟飲料還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軟飲料行業的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如飲用水、水果、蔬菜、食品添加劑和包裝材料等;中游則是軟飲料的生產和供應環節;而下游則是消費環節,通過各種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

盡管市場增長放緩,但新興品類仍在不斷涌現。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銷售渠道的變革,無糖茶、即飲咖啡和功能性飲料等新興品類正在迅速崛起,而小眾風味飲料也依托興趣電商等平臺獲得了更大的增長空間。

從消費者群體來看,Z世代在食品及飲料上的消費力不斷提升,雖然他們只占我國總人口的19%,但他們對食品飲料的消費意愿強烈且消費力不斷提升。Z世代喜歡探索新奇消費,具有高頻高額高量購買食品飲料的特點。

隨著Z世代逐漸成為飲料消費的主力軍,他們對產品的顏值和包裝設計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具備高顏值包裝和流行IP聯名宣傳的產品和品牌將更容易搶占市場份額,滿足Z世代的自我和社交需求。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飲料行業也將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新的生產工藝不僅可以提取更多種類的原料和實現更復雜的配方,還能改善產品的風味和口感,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同時,新設備的運用顯著提高了行業的自動化水平,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還有助于加強產品質量和安全的管控。

2、飲料規模

近年來,軟飲料市場的發展勢頭強勁。根據歐睿國際的數據,從1997年到2022年,軟飲料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0.83%,市場規模在2022年已經達到了5831.59億元。然而,自2016年起,飲料市場的增長速度開始放緩,進入了一個相對低速增長的階段,這與我國經濟整體由高速增長轉向面臨下行壓力的趨勢相一致。

3、飲料前景

面對國內外的市場變革與競爭壓力,我國軟飲料行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發展策略來應對挑戰并抓住機遇。

創新研發:持續推出新的產品品類和口味,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這包括對新原料的探索、對新配方的研發,以及對現有產品的改良和優化。

品牌建設:強化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有力的廣告宣傳、公關活動和社交媒體推廣,與消費者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系。

數字化轉型: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通過收集和分析消費者數據,為他們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購物體驗。

綠色環保:積極響應環保號召,推動行業的綠色生產。減少包裝浪費,使用可回收或生物降解的材料,以及優化生產流程以減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拓展國際市場: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加強與國際品牌的合作與交流,提升我國軟飲料品牌的國際競爭力,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強化供應鏈管理:優化原材料采購、生產、物流等各環節,確保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同時降低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跨界合作:與其他行業進行跨界合作,如旅游、娛樂、教育等,打造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和體驗,吸引更多消費者。

我國軟飲料行業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高速發展后,正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和機遇。在消費升級、技術變革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行業需要不斷創新和變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消費者需求。通過采取上述發展策略,我國軟飲料行業有望在未來實現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并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有力的地位。

(三)糖果行業

糖果是一種甜食,通常由糖、脂肪、水和各種風味、色素等成分制成,它們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顏色、口味和紋理,以滿足不同人的口味,無論是在慶祝活動中分享還是作為小吃享用,糖果都是一種受歡迎的美食。中國糖果行業在過去幾十年里經歷了巨大的發展,從傳統手工制作到現代工業化生產,再到高度創新和多元化的市場。消費者對糖果的需求不斷增長,使得中國成為全球糖果行業的一個重要市場。

隨著消費者的健康觀念加強,近幾年中國糖果產銷量有所下滑,2021年中國糖果表觀消費量降至274.50萬噸,產量降至304.32萬噸,其中,福建占29.7%,廣東占21.8%,湖北占10.7%,上海占6.7%,四川占5.9%,安徽占5.3%。從產品價格來看,隨著行業市場集中度提升,原材料周期性有所弱化,行業市場競爭將會逐漸緩和,產品市場價格逐漸上升,2022年中國糖果產品均價增至4.93萬元/噸,受益于產品價格的上漲,2022年中國糖果行業市場規模增至1678.68億元,近年來消費者對低糖、無糖、天然成分和功能性糖果的需求正在增加,未來糖果生產商可以通過滿足這些需求來吸引更多消費者。

目前,中國糖果行業呈現跨國公司、外資企業、國內企業相互競爭的格局,主要表現為以下特征:第一,整個行業競爭格局分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為跨國公司及外資企業,憑借其強大的技術、規模、品牌優勢,在高端市場占據領先地位;第二梯隊為掌握一定核心技術、具備較大規模和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少數國內企業,在中、高端市場具有競爭力;第三梯隊為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在低端市場開展競爭。

隨著中國經濟的繼續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中國糖果行業蓬勃發展,未來中國糖果將更加健康營養、綠色環保、更加個性化,同時數字化技術也將在市場營銷和銷售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另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糖果制造商需要不斷創新,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以取得成功。

(四)焙烤食品制造行業

烘焙食品它是以面粉、酵母、食鹽、砂糖和水為基本原料,添加適量油脂、乳品、雞蛋、添加劑等,經一系列復雜的工藝手段烘焙而成的方便食品。它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而且品類繁多,形色俱佳,應時適口,可以在飯前或飯后作為茶點品味,又能作為主食,還可以作為饋贈之禮品。

烘焙食品的種類多樣,根據其生產加工方式可分為現烤現作產品、預包裝產品和冷凍烘焙食品三大類。其中冷凍烘焙食品指烘焙過程中完成部分或全部工序后進行冷凍處理所得到的烘焙產品,并通過冷凍的方式進行儲存運輸,大幅延長烘焙產品使用周期。冷凍烘焙技術將烘焙產品的制作分解成為面團制作、烘烤熟制等多個獨立的環節。

近些年來,為了促進食品安全行業的發展,我國陸續發布了許多政策,如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強化食品安全標準與風險監測評估。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工作體系和食品安全技術支持體系,提高食品安全標準和風險監測評估能力。實施風險評估和標準制定專項行動,加快制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基本建成涵蓋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最嚴謹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提高食品污染物風險識別能力。全面提升食源性疾病調查溯源能力。

烘焙食品行業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環節,主要包括面粉、油脂、奶油、食糖、食品添加劑等;中游為烘焙食品生產供應環節;下游為烘焙食品銷售流通環節,主要包括烘焙店、商超、便利店、餐飲店、電商平臺等渠道。

谷物是烘焙食品生產的重要農副原料,由于我國農業供給側的改革和優化,谷物種植面積的減少,2015-2018年間我國谷物產量逐年小幅遞減,而隨著改革的深化及國家政府的各類補貼政策的支持所帶來的谷物種植面積的回升,2019年以來我國谷物產量止跌回升。據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谷物產量為63324.34萬噸,同比增長0.1%。

烘焙食品因其美味、便捷、健康等優勢,深受各國消費者的喜愛,吐司、面包、餅干等烘焙食品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烘焙食品的市場規模也在逐年提升。據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烘焙食品行業市場規模約為4287.8億美元,同比增長3%。其中,亞太、北美和歐洲是全球烘焙食品最主要的市場,三者市場份額占比合計近90%。其中亞太地區占比約為38.36%,北美地區占比約為25.45%,歐洲地區占比約為24.06%。

隨著我國人均消費水平的增長、餐飲消費結構的調整以及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對烘焙食品的接受度不斷上升,需求也愈發的多元化,消費者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烘焙食品逐漸成為了消費者主流的飲食選擇,進而推動了我國烘焙行業的發展。據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烘焙食品產量約為1956.55萬噸,同比增長6%;消費量約為1956.7萬噸,同比增長6.1%;行業市場規模約為6286.9億元,同比增長7.4%。從市場結構方面來看,糕點是我國烘焙食品占比最大的細分種類,占比約為29.6%,其次為餅干和面包,占比約為18.7%和10.5%。

從價格方面來看,近年來我國烘焙食品零售均價整體呈上升的趨勢。據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烘焙食品零售均價在32.13元/千克左右,同比增長1.3%,較2015年增加4.57元/千克。

目前我國烘焙食品市場集中度較低,企業數量多且分散,市場主要被中小品牌瓜分,不同層次品牌分割不同的市場。其中,跨地區經營的知名烘焙食品生產廠商較少,此類企業生產設備投入較大,專業技術水平較高;絕大多數烘焙食品生產廠商屬于地方區域內的中小型企業,生產和銷售規模較小,生產工藝基本以小作坊生產為主,此類企業數量雖多,但專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但隨著消費者加大關注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問題,國家持續規范行業標準和監管力度,行業集中度未來將持續提高,龍頭企業有望繼續增加市場份額。

烘焙食品更加崇尚健康理念。傳統烘焙產品所含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熱量通常較高。目前消費者對食品的需求已由溫飽開始向營養與健康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消費者傾向于選擇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熱量的烘焙產品。選用膳食纖維或大豆蛋白等原料生產的烘焙產品愈來愈受到消費者青睞。烘焙食品的研發方向是營養和健康,具體體現在高纖、低脂、低糖、便捷等方面。

中高端市場成為關注焦點。近年來,烘焙食品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國內知名品牌與外資品牌始終處于競爭狀態,龍頭企業通過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加快新產品研發和營銷推廣力度等方式,擴大市場份額。隨著市場準入制度的實施,烘焙食品行業進入門檻的提高,國內焙烤市場逐步從打價格戰的惡性競爭,步入以產品質量和產品研發為核心的良性競爭軌道。中高端市場已經成為烘焙企業關注的焦點。

生產趨于專業化、標準化。隨著國家行業標準的不斷出臺和實施,不少企業在行業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更加嚴格的原料、加工、生產工藝、產品、檢測等一系列標準,來保證產品的高品質。為了進一步保證產品品質,不少烘焙企業在新產品研發和傳統產品生產的同時,開始與食品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以及行業協會進行專業技術的溝通交流,在基礎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工藝、包裝材料、包裝機械以及食品機械等方面加強專業化協作攻關,為產品創新、產品質量提高、工藝改良等方面提供支持。烘焙食品行業未來的生產將呈現專業化和標準化的特點。

相關深度報告REPORTS

2023-2028年中國天然香料行業市場供需格局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天然香料(Natural Perfume) 是在歷史上最早應用的香料,所謂天然香料是指原始而未加工過的直接應用的動、植物發香部位;或通過物理方法進行提取或精煉加工而未改變其原來成分的香料。天然香...

查看詳情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中研網只提供資料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對有關信息或問題有深入需求的客戶,歡迎聯系400-086-5388咨詢專項研究服務)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系:pay@chinairn.com
標簽:
22
相關閱讀 更多相關 >
產業規劃 特色小鎮 園區規劃 產業地產 可研報告 商業計劃 研究報告 IPO咨詢
延伸閱讀 更多行業報告 >
推薦閱讀 更多推薦 >

跆拳道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報告2024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通過體育運動來增強體質和提高生活質量。跆拳道作為一種結合了力量與技巧的體育運動,正好滿...

全屋凈水機市場分析、行業現狀與前景展望

全屋凈水機市場分析、行業現狀與前景展望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水質安全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在這...

全球固態電池商業化提速 固態電池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儲能需求的日益增長,固態電池行業備受矚目,被視為下一代高性能電池的重要發展方向。固態電池是一...

2024年中國降壓藥行業市場競爭狀況及未來前景趨勢分析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達27.5%,也就是大約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壓患者,患病人數約為2.45億...

家居用品行業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未來市場展望

作為與汽車、家電、餐飲并列的消費“四大金剛”之一,家居消費成為今年政策推動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點領域。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

中國碳納米管行業市場規模及需求分析

中國碳納米管行業市場規模及需求分析當前,全球主要碳納米管企業主要包括:天奈科技(Cnano)、道氏技術(青島昊鑫)、三順納米、集越納米L...

猜您喜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投融快訊
中研普華集團 聯系方式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誠聘英才 企業客戶 意見反饋 報告索引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1998-2024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行業研究網(簡稱“中研網”)    粵ICP備18008601號-1
研究報告

中研網微信訂閱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