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科學性,也因為信息化運作減少了人力投入,解放了勞動力,優化了生產管理中的資源配置,提高了生產主動性,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的農業物聯網面臨著巨大的需求。
一、農業物聯網行業概述
農業物聯網是指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通過各類感知設備、通信網絡、云計算平臺以及智能終端,實現農業信息的實時采集、精準傳輸、智能處理與高效利用。這一行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改善農產品質量,提升農業綜合效益。
農業物聯網產業鏈包括上游的硬件設備及配套資源供應商、軟件開發與平臺提供商,中游的農業物聯網設備生產商,以及下游的農業生產者、農產品流通企業和政府部門等。這些環節共同構成了農業物聯網行業的完整生態系統。
農業物聯網通過利用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GPS)等信息傳感設備,實現對農業動植物生命體特征、生長環境等的實時監測、跟蹤和控制。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也提升了農產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具體應用場景包括智能溫室、智能養殖場、精準灌溉、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
智能溫室:通過物聯網技術監測和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實現全年種植和產量提升。
精準農業:利用安裝在田間的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濕度和養分狀況,實現精準灌溉和施肥,減少資源浪費并提高作物產量。
智能灌溉系統:根據天氣預報和土壤濕度數據自動調整灌溉計劃,提高灌溉效率并應對干旱和水資源短缺問題。
病蟲害監測系統:利用傳感器和圖像識別技術實監測作物狀況,并在檢測到病蟲害時發出警報,幫助農民及時采取措施。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分析:
政府層面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支持,為農業物聯網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機遇。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農村農業部發布的《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 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提出,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分區域、分類型明確任務布局和時序安排,加大投入、持續建設。落實年度任務。確保完成新建4500萬畝和改造提升3500萬畝年度任務,補上土壤改良、田間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水肥一體化設施建設。
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數字科技已成為建設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的關鍵一環,成為激發鄉村振興的新動能。農業搭載物聯網,使得全程追溯農產品的生長過程成為可能,也能有效實現農業生產工業化,在指導農民精耕細作,在育種栽培、施肥、灌溉等多個環節按照嚴格的標準執行,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單位產量,促農增收。
技術創新引領發展。未來,技術創新將繼續是農業物聯網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包括物聯網設備、傳感器、云計算平臺等方面的技術創新,將推動農業物聯網向更高水平發展。同時,農業物聯網將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形成更加智能、高效的系統。
定制化服務興起。隨著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和來源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業物聯網將提供更加定制化的服務。例如,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定制特定的農產品種植方案,提供個性化的農產品供應服務。
綠色可持續發展。農業物聯網將更加注重綠色可持續發展。通過精準施肥、灌溉和農藥使用,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農業物聯網技術也將有助于提升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農業物聯網研究報告以行業為研究對象,并基于行業的現狀,行業經濟運行數據,行業供需現狀,行業競爭格局,重點企業經營分析,行業產業鏈分析,市場集中度等現實指標,分析預測行業的發展前景和投資價值。
想要了解更多農業物聯網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