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稱傳感網,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并形成一個可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和可管理的網絡。
早期的物聯網是指依托射頻識別技術的物流網絡,隨著技術和應用的發展,物聯網的內涵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現階段,物聯網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實體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計算能力和執行能力的各種信息傳感設備,通過網絡設施實現信息傳輸、協同和處理,從而實現廣域或大范圍的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信息交換需求的互聯。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物聯網網關作為連接感知網絡與傳統通信網絡的關鍵設備,其市場需求不斷增長。
物聯網網關產業鏈包括上游的芯片、傳感器、通信模組等元器件供應商,中游的物聯網網關設備生產商,以及下游的物聯網應用服務提供商等。目前,中國物聯網網關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并涌現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這些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推動了物聯網網關行業的快速發展。
物聯網網關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已經覆蓋家庭、工業、汽車、穿戴設備、虛擬設備等多個領域。在工業領域,物聯網網關可以實現工業設備的遠程監控、故障診斷和預測性維護;在智慧城市領域,物聯網網關可以支持智慧水務、智慧醫療、智慧安防等多種應用場景;在智能家居領域,物聯網網關則可以實現智能家電的互聯互通和遠程控制。
根據GSMA發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動經濟)》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達到120億,預計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規模將達到246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3%。我國物聯網連接數全球占比高達30%,2019年我國的物聯網連接數36.3億。而根據2021年9月世界物聯網大會上的數據,2020年末,我國物聯網的數量已經達到45.3億個,預計2025年能夠超過80億個。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物聯網網關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23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截至2023年底,我國移動網絡終端連接總數達40.59億,其中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23.32億,占移動終端連接數比重達到57.5%,同比增長26.4%,2023年凈增4.88億,實現快速增長;蜂窩物聯網終端應用于公共服務、車聯網、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等領域的規模分別達7.99億、4.54億、3.35億和2.65億。
隨著通信技術的升級,物聯網網關已經從早期的WIFI1、2G/3G/4G網絡發展到現在的WIFI6和5G網絡,數據傳輸速度和穩定性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物聯網網關還逐漸衍生出數據處理、協議轉換、設備管理、遠程控制等一系列功能,使得其在物聯網系統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目前,中國物聯網網關市場競爭格局呈現多元化態勢。一方面,傳統通信設備制造商和互聯網企業紛紛涉足物聯網網關領域,利用其品牌、技術、渠道等優勢搶占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一些專注于物聯網領域的初創企業也通過技術創新和差異化競爭策略在市場中嶄露頭角。這種多元化的競爭格局促進了物聯網網關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進步。
報告對我國物聯網網關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物聯網網關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物聯網網關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想要了解更多物聯網網關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物聯網網關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