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國都在搶占制高點。農業物聯網,即通過各種儀器儀表實時顯示或作為自動控制的參變量參與到自動控制中的物聯網。它利用先進的傳感器技術、無線通信技術、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為農業生產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務。
農業物聯網的應用場景
智能溫室:通過物聯網技術監測和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實現全年種植和產量提升。
精準農業:利用安裝在田間的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濕度和養分狀況,實現精準灌溉和施肥,減少資源浪費并提高作物產量。
智能灌溉系統:根據天氣預報和土壤濕度數據自動調整灌溉計劃,提高灌溉效率并應對干旱和水資源短缺問題。
病蟲害監測系統:利用傳感器和圖像識別技術實監測作物狀況,并在檢測到病蟲害時發出警報,幫助農民及時采取措施。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鼓勵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發展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立健全智能化、網絡化的農業農村生產經營服務體系,用數字科技為現代農業農村發展插上“智慧”的翅膀。農村農業部發布的《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 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提出,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分區域、分類型明確任務布局和時序安排,加大投入、持續建設。落實年度任務。確保完成新建4500萬畝和改造提升3500萬畝年度任務,補上土壤改良、田間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水肥一體化設施建設。
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數字科技已成為建設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的關鍵一環,成為激發鄉村振興的新動能。農業搭載物聯網,使得全程追溯農產品的生長過程成為可能,也能有效實現農業生產工業化,在指導農民精耕細作,在育種栽培、施肥、灌溉等多個環節按照嚴格的標準執行,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單位產量,促農增收。
農業全產業鏈是指圍繞區域農業主導產業,將農業研發、生產、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各個主體連接成有效銜接、協同發展的有機整體。目前,全國已累計建設180個優勢特色鄉村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產值超過4.6萬億元,輻射帶動1000多萬戶農民。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物聯網技術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科學性,也因為信息化運作減少了人力投入,解放了勞動力,優化了生產管理中的資源配置,提高了生產主動性,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的農業物聯網面臨著巨大的需求。
“十四五”期間,農業農村部將在全國創建300個左右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打造標準化引領農產品質量效益競爭力提升的發展典型和兩個“三品一標”協同發展的示范樣板。
農業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將是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助推器和加速器,也將為農業物聯網應用相關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提供無限商機。雖然農業物聯網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機會,但也面臨一些挑戰,如技術標準不統一、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問題。未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農業物聯網將與其他相關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深度融合,為農業生產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