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水淡化產能從2000年的不足0.3億噸/日已發展到2020年的1億噸/日,年均增幅超過7%。海水淡化造水成本從上世紀70年代10美元/噸下降到目前不足1美元/噸。160多個國家的約3億人長期飲用海水淡化水。
隨著淡水資源的緊缺,世界各國爭相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目前中東國家中的沙特、以色列等國家70%的淡水資源來源于海水淡化,美國、韓國等也積極發展海水淡化產業。
海水淡化,就是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的技術過程。海水淡化已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緊缺問題的重要途徑。
水是生命之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是人類寶貴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淡水僅占2.5%,海水占97.5%。隨著社會的發展,淡水資源日趨缺乏。
海水利用行業發展現狀調查
目前,全世界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缺水狀態中。據預測,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面臨缺水問題。淡水資源緊缺問題已成為關系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而從占全球水資源97.5%的海洋要淡水,無疑是解決當前水危機的最佳途徑,而且是一項保護資源、創造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具有極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國是13個貧水國之一,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的1/4,作為確保我國淡水資源的一項戰略措施,海水淡化產業將會得到蓬勃發展。中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t,占世界第6位,而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第88位。因此積極開發利用海水資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淡水資源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發布的《2023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56個,工程規模2522956噸/日,比2022年增加了165908噸/日。
《報告》顯示,全國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0個沿海省(區、市),海水淡化水的主要用途以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為主。2023年全國海水冷卻用水量1853.79億噸,比2022年增加了83.32億噸,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年海水冷卻用水量超過百億噸。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8年中國海水利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海水淡化水的用途以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為主。其中,工業用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的電力、石化、鋼鐵等高耗水行業;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海島地區和北部海洋經濟圈的天津、青島2個沿海城市。
“十四五”時期海水利用行業發展研究
我國高度重視海水利用工作。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明確了“十四五”期間海水淡化利用的總體要求和具體目標,從推進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提升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水平、完善政策標準體系、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安排。
《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時期要著力推進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
一是提升海水淡化供水保障水平。沿海缺水地區要將海水淡化水作為生活補充水源、市政新增供水及重要應急備用水源,逐年提高海水淡化水在水資源中的配置比例,建設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和示范工程。
二是擴大工業園區海水淡化利用規模。鼓勵沿海地區工業園區和高耗水產業優先利用海水,建設海水淡化利用示范工業園區。
三是提高海島及船舶用水保障能力。在海島保護性開發基礎上,適度超前布局建設海島海水淡化設施,鼓勵遠洋漁船、海洋平臺加裝易維護海水淡化裝置。
四是拓展淡化利用技術應用領域。推廣使用膜分離、能量回收等海水淡化技術,促進濃鹽廢水處理利用和污水資源化利用、苦咸水綜合利用等。
報告對我國海水利用及各子行業的發展狀況、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海水利用重點省市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中國海水利用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報告還對全球的海水利用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海水利用進行了趨向研判。
想要了解更多海水利用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8年中國海水利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