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品檢測行業是貫穿于礦業發展全程的關鍵環節,負責對各種礦產資源進行物理、化學、礦物學等多方面的細致檢測與鑒定。進入21世紀,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礦產品檢測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提升了檢測效率與準確度。隨后,國際化合作與交流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重點,使得我國礦產品檢測在國際舞臺上更具競爭力。
一、礦產品檢測行業概述
礦產品檢測是指對礦產資源經過開采或采選后,脫離自然賦存狀態的產品進行質量檢驗、技術鑒定的檢驗檢測活動。
礦產品檢測主要內容包括:樣品測定、全硫測定、全水分測定、氫測定、發熱量測定等關鍵性的技術 。
礦產品檢測主要可以分類為有色金屬礦產品檢測和金屬礦產品檢測。
有色金屬礦產品檢測主要承擔有色金屬礦產品、冶煉產品、選礦藥劑、環境樣品等的質量檢測和技術鑒定的檢驗檢測活動。
金屬礦產品檢測則覆蓋了白鉛礦、鉍礦石、磁鐵礦、多金屬礦石、釩礦、釩鈦磁鐵礦、方鉛礦、廢鎢泥、氟石礦、鈣礦石、鉻礦、鉻鐵礦、汞礦石、硅礦石、硅酸鋅、黑鐵礦石、黑鎢礦、滑石礦、黃金礦石等多種類型的礦石。
礦產資源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使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開發利用價值和潛在經濟價值的礦物、巖石或有用元素的含量達到具有工業利用價值的集合體。
礦產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包括能源礦產和非能源礦產,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現代社會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其儲量是有限的。人類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高低可以作為衡量人類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目前世界已知的礦產有1600多種,其中80多種應用較廣泛。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發布的《全球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2023》顯示,全球鐵、錳、鉻、鋁、磷、鉀鹽和鋰資源儲量豐富,而錫、鉛、鋅、鎳、鈷、銅等資源的保障程度較低,需進一步加大勘查力度和資金投入。我國這13種礦產的儲量在全球占比差異較大,其中錫、鉛、鋅和錳等4個礦種的資源儲量全球占比超過10%,屬于優勢礦產;而其他9種礦產資源的儲量全球占比較低,屬于緊缺礦產。
報告采集覆蓋全球150個國家的2萬余個礦業項目數據,并對全球不同儲量體系數據和一些國家公布的儲量數據按統一標準進行對標和合理修正,最終獲得可靠、可信的全球礦產資源儲量評估數據。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礦產品檢測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依托強大的資源優勢,我國具有大量的優質礦產資源,并發展延伸一系列礦產產業鏈。
礦產品市場需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全球經濟狀況、工業生產和消費需求等。
2023年前10個月,中國礦產品進口量呈現同比大幅增長。數據顯示,1-10月,中國礦產品進口量為226487萬噸,同比增長16.8%。
在中國進口的礦產品中,原油、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實現了兩位數同比增長。數據顯示,1-10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為4732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4.5%。前10個月,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快速增長,進口量為5630萬噸,同比增長11.6%。 數據顯示,1-10月鐵礦石進口量為97604萬噸,同比增長6.5%。
隨著經濟的發展,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利用規模不斷擴大,對礦產品檢測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無論是金屬礦產還是非金屬礦產,都需要通過專業的檢測手段來確定其質量、成分以及安全性,以滿足下游行業的生產需求。中共中央、國務院《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要求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持續推進礦山智能化、綠色化建設。
我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也帶動基本金屬礦產資源的消耗量和需求量不斷增長,為我國礦產品檢測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與持續的市場需求。
受益于全球礦業市場的穩步增長、科技進步的推動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全球礦業市場的擴大將不斷刺激對礦產品檢測服務的需求,為檢測行業創造廣闊的市場空間。
同時,科技進步為行業帶來新的突破點,新的檢測方法、自動化設備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運用將極大地提高檢測效率及準確性。
政府的政策支持也為行業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國際化提供了有力推動,進一步提升了礦產品檢測行業的地位。
報告對我國礦產品檢測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礦產品檢測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礦產品檢測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想要了解更多礦產品檢測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礦產品檢測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