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副秘書長陳曉立認為,國家對應急產業高度重視,去年四季度增加發行國債1萬億元重點支持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為應急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我國應急產業的發展起步于2008年,汶川地震讓人們深刻認識到提升社會應急能力的重要性,這是利國利民的有價值的一個行業,繼而很多人帶著情懷跳入這片藍海。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應急平臺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應急平臺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與前景研究
中國于去年四季度增加發行2023年國債1萬億元,作為特別國債管理,主要用于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在未來,相關的支持還將繼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自身安全更加重視,國內的應急市場需求在不斷增長,但家庭應急物資儲備,社會對應急物資的需求,仍與發達國家有不小差距。而近期國家的強力政策和資金支持,為應急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應急平臺是一種集成化、信息化系統,它以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為支撐,結合軟件和硬件,用于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平臺具備日常管理、風險分析、監測監控、預測預警、動態決策、綜合協調、應急聯動與總結評估等多方面功能,是實施應急預案、實現應急指揮決策的載體。
應急平臺建設是應急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于建立和健全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預防和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減少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政府以及各垂直職能部門都已將應急平臺的建設提上了議事日程,部分地區、單位的應急平臺已經建成并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南寧模式和陜西模式等,這些模式在面對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時,都展現出了各自的優勢和特點。
應急平臺的市場需求主要由公共安全、企事業單位等領域驅動。隨著人們對安全意識的提升,以及對實時信息處理能力的需求增加,應急平臺逐漸成為重要的應急管理工具。此外,各類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的頻發,也進一步推動了應急平臺的市場需求。
目前,應急平臺市場的競爭格局較為分散,但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競爭也日益激烈。一些具有技術優勢和豐富經驗的企業開始在市場中脫穎而出。這些企業通過不斷創新和提升服務質量,逐漸在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
應急平臺市場是一個充滿潛力的市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各種突發事件的頻繁發生,其市場規模逐漸擴大。全球范圍內,應急平臺市場規模預計將持續增長。以中國市場為例,根據中國研究院發布的數據,中國智慧應急整體市場規模在不斷增長,其中就包括了應急平臺的市場規模。
應急平臺的技術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智能化、自動化和集成化方面。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應急平臺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斷提升。未來,應急平臺將更加智能化,能夠實現自動化預警、快速響應和高效決策,從而提高應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政府對應急管理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法規,鼓勵和支持應急平臺的建設和發展。這些政策為應急平臺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綜上所述,應急平臺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應急平臺將在未來的應急管理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應急平臺行業報告對中國應急平臺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應急平臺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應急平臺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