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交易簡述
電力交易是指針對電力商品或服務進行的買賣活動,包括電能交易、輔助服務交易、輸電權交易等。
電力交易市場的參與主體主要包括發電企業、售電企業和用電企業。發電企業是電力交易市場的供給方,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發電,并將電能輸送至交易市場。售電企業則與發電企業達成協議,通過電力交易平臺進行采購和銷售活動。電力用戶則通過售電企業購買電力,滿足其用電需求。
電力交易市場的交易模式主要包括雙邊協商交易、集中競價交易等。其中,雙邊協商交易是一種靈活、自由的交易方式,適用于不同規模和需求的電力交易;而集中競價交易則是一種公開、透明的交易方式,通過競價機制實現電力市場的供需平衡。
2023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22萬億千瓦時,人均用電量6539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個百分點,國民經濟回升向好拉動電力消費增速同比提高。
電力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市場化交易電量持續上升,2023年全國電力市場交易電量5.6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例61.4%,市場機制已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電力交易市場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市場化交易電量持續上升,二是清潔能源交易電量占比高,三是多層次電力市場體系有效運行。這些特點表明電力交易市場正在向更加市場化、綠色化和高效化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和建設綠色電力交易市場,如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復函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推動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通過開展綠色電力交易,將有意愿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一部分用戶區分出來,與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直接交易,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綠色電力消費,體現出綠色電力的環境價值,產生的綠電收益將用于支持綠色電力發展和消納,更好促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電力交易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從需求市場來看,隨著電力產業加速綠色轉型升級,其消費側用戶主要通過投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采購綠證、進行碳排放權交易、采購綠電四個途徑來實現降耗減碳。與此相比而言,綠電交易市場是通過采購綠色電力來實現用電減排,限制較低,對市場需求的鍥合度較高。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2月,我國綠色電力市場交易電量達3500GWh。在用電企業方面,2021年,阿里云綠電消納量達到269GWh,秦淮數據消納量為183GWh,2022年騰訊綠電規劃量則高達502GWh。
截至2023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9.2億千瓦,同比增長13.9%;人均發電裝機容量在2023年首次歷史性突破2千瓦/人,達到2.1千瓦/人。
根據國家能源局印發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2024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將提高到55%,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比重達到17%以上,預計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
隨著環保政策的加強和能源結構的調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的政策和法規,推動了電力交易市場中清潔能源交易電量的增加。同時,電力行業的價格機制改革也推動了電力市場的競爭機制形成,促進了電力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
報告根據電力交易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中國電力交易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電力交易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電力交易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想要了解更多電力交易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電力交易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