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2029年衛星通信行業投資效益分析
從毛利率角度來看,統一將折舊費用計入成本后,目前全球衛星運營商的毛利率區間約在35%-50%區間。為統一會計準則差異,本文 將折舊費用統一計入成本。數據顯示,近年來衛星運營商的毛利率總體呈現下降趨勢,目前全球主要衛星運營商的毛利率水平多已處在 35-50%區間范圍內,主要原因或在于衛星運營市場競爭加劇,衛星帶寬供過于求;同時新建設的衛星星座折舊成本較高,例如Iridium。 除此以外,毛利率顯著較低的衛星運營商包括:Viasat、Echostar與Orbcomm等,其特點主要是具有較大體量的設備收入。
二、2024-2029年衛星通信行業投資趨勢預測
通信衛星制造:低軌衛星數量預期發射量較大,星載核心硬件最先受益。通信衛星和有效載荷是通信轉發器和天線(相控陣天線和固定多波束天線),Ka頻段高通量衛星需求帶動下,相控陣天線具備規模經濟優勢,星載相控陣天線相關科研院所及公司包括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54所、鋮昌科技(和而泰)等,另外衛星核心零部件廠商康拓紅外、雷科防務等。
通信衛星應用:地面接收硬件終端(衛星接收天線、手持終端等)以及應用服務。尤其是服務高通量衛星之前衛通通信領域多用于應急、航海、航空的等專業高價值領域,隨著高通量衛星在軌數量的增多,其相關普通消費者應用的初創企業也非常值得資本市場關注。
通信衛星制造與發射端市場預測:短窗口發展呈爆發趨勢,預計未來投資規模較大
小衛星壽命相對較短,衛星制造與發射組網周期短窗口會較快發展。低軌衛星平均壽命5年,為實現盡快服務,衛星制造與發射短窗口會較為集中。據估計,最佳發射窗口期將集中在未來的某個3年周期內。
預計衛星制造投資規模達到700億元以上。考慮到我國后期衛星制造模式及核心技術能力的改進升級,我們預計第一階段衛星制造單星單年下降10%,第二階段制造價格單星單年下降15%。預計十年內投資規模可達700億元以上。
預計十年內衛星發射累計數量約4500顆,衛星發射投資規模超過740億元。考慮到未來火箭回收、“一箭多星”等技術的發展促使成本降低,提出假設:預計衛星發射單價在第一階段每年下降10%。第二階段每年下降15%。
三、2024-2029年衛星通信行業的投資方向
1、多址多路技術
衛星通信的多址、調制、編碼技術的推陳出新,提高了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如在衛星通信中啟用的非對稱單發多收的數字視頻廣播--衛星回傳信道(DVB-RCS)、載波成對復用(PCMA)、重復編碼復用(CRMA)、帶寬按需分配(BoD)和載波疊加(C-in-C)、軟件定義無線電(SDR)和軟件定義終端(SDT)等技術應用已展開并將呈增長趨勢。
2、自適應技術
自適應技術使通信雙方可以適應或調整通信參數,提高通信效率。從組網角度看,目前的衛星網絡支持多載波、多波束、多衛星的自適應操作。如由iDirect為Intelsat開發的由三顆衛星組成的全球海事業務網絡,以及ADVANTECH公司以SatNet Max主站設備為核心的VSAT網絡。從載波角度看,有衛訊公司 (ViaSat)的成對載波多址(PCMA)技術、康泰易達公司(Comtech EF Data)的載波疊加(C-in-C)技術,可提高帶寬利用率。
四、衛星通信行業投資戰略研究
自建衛星vs租用衛星:后者不會被完全整合
對比自建衛星和租用衛星(即單獨的衛星運營服務商),在產業鏈整合背景下,后者不會被完全整合。原因在于:(1)落地應用需要許可,因此衛星運營商很難取得全球所有國家的資質許可,交由本地化的衛星運營商經營是必由之路。(2)自建衛星具有重資產屬性,衛星建設資金投入較大且需要周期性更新,運營后折舊成本也較高,而出租帶寬本身是較為穩定的現金流來源。如前文所述,無論高軌還是低軌衛星,前期衛星建設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且衛星具有使用壽命,因此后續運維及補充將成為固定性、周期性的資本開支;同時后期折舊攤銷成本也較為高昂。而轉發器資源的出租是衛星運營非常成熟的市場,能夠為衛星運營商提供穩定的現金流。
高軌v低軌:高軌不會被取代,多軌道布局加速
低軌衛星的發展給傳統高軌衛星運營商帶來顯著沖擊,但高軌運營商不會被取代,原因為:(1)短期內,星間鏈路的不成熟使低軌衛星網絡依賴地面信關站,在遠海等無地面站場景,高軌衛星的覆蓋能力、帶寬成本等具有優勢。在沒有星間鏈路的情況下,衛星網絡覆蓋必須通過地面信關站進行,但單個低軌衛星的覆蓋范圍有限,遠洋及其他無地面信關站覆蓋場景難以應用,仍然依賴高軌衛星實現覆蓋,形成互補。(2)中長期來看,一個多軌道融合的衛星網絡具有性價比。低軌衛星天然具有全球覆蓋的屬性,但不可避免會帶來帶寬的浪費——其覆蓋的多數場景屬于無人區,實際缺少應用。而地球同步軌道的高軌衛星可以實現區域覆蓋,因此在一個高中低軌融合的衛星網絡中,高軌衛星可以集中對人口密集區實現覆蓋,以減少低軌衛星帶寬容量的浪費,提高性價比。
五、2024-2029年衛星通信行業投資形勢
衛星制造包括衛星整體制造、部組件和分系統制造,當前我國通信衛星制造領域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從市場規模來看,2025年我國衛星通信設備行業產值將超過500億元,相關設備制造市場空間巨大。同時小衛星產業迅速發展帶動衛星制造市場,2025年全球小衛星制造和發射市場規模將超過200億美元,經濟效益可觀。
六、2024-2029年衛星通信行業投資戰略
全球運營需加強本地化服務能力
當前階段,衛星運營仍然依賴相關設備的安裝使用,全球經營需要具備本地化服務能力。海事通信、機載通信等業務開展過程中,由于需要為船只、飛機安裝不同的終端設備,具備全球多個地區本地化服務能力的運營商在開展相關業務時具有較高的競爭力。因此國內部分衛星運營商在進行全球化布局時,積極拓展海外運營與服務中心,例如海衛通(三維通信)在在新加坡、希臘及馬來西亞設立子公司或運營中心。
運營經驗與技術積累保證網絡安全穩定
衛星通信的穩定也是后續競爭的關鍵要素,需要衛星運營經驗與技術的積累。目前低軌衛星網絡總體來說穩定性仍顯不足,以星鏈為例,連接速率的波動明顯,有待后續持續運營、技術創新加以解決。因此總體來說,通信衛星運營行業系通信、航空航天、物理、電子信息等諸多學科的綜合性領域,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即便采用租用衛星的方式,隨著如高通量衛星、靈活載荷技術等新技術的發展,也需要增強相關技術的儲備和研發。并且通信衛星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也非常依賴于衛星運營商的衛星運營經驗以及主要技術和管理人員的經驗。
《2024-2029年中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衛星通信行業分析專家領銜撰寫,主要分析了衛星通信行業的市場規模、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同時對衛星通信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趨勢預測和專業的衛星通信行業數據分析,幫助客戶評估衛星通信行業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