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林業經濟發展預測分析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印發《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國林草產業總產值達9萬億元,基本形成比較完備的現代林草產業體系,林草產品國際貿易強國地位初步確立,年進出口貿易額達1950億美元,有效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木材安全、糧油安全和能源安全。《規劃》提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惠民、突出重點、優化布局、創新引領、示范帶動,明確林草種植區域,確保不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大力培育、合理利用林草資源,做精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促進產業深度融合,擴大優質產品有效供給。
圖表:2023-2028年我國林業總產值預測(萬億元)
國家發改委、國家林草局、科技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及證監會等10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意見,提出要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全面推動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新增或改造木本糧油經濟林5000萬畝,總面積保持在3億畝以上,年初級產品產量達2500萬噸,木本食用油年產量達250萬噸,林下經濟年產值達1萬億元。
到2025年,有序擴大林下經濟產業發展規模,持續優化林下經濟產業布局,不斷增加林下產品有效供給,提高市場認可度;繼續推進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多種生產經營主體,穩步提升林農綜合收入;強化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構建完善的產品流通體系與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相關產品科技含量,加強政策引導,提高市場敏銳度;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總面積達到6.5億畝,實現林下經濟總產值1萬億元,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達到800家。到2030年,形成林下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格局,林下經濟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溯源體系更加健全,產品供給能力、質量安全水平、市場競爭能力全面提升,機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特色產品競爭力、知名度、美譽度得到國內外市場充分認可;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總面積達到7億畝,實現林下經濟總產值1.3萬億元,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達到1000家。
森林旅游收入預測分析
《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中多處涉及生態旅游,并明確提出,到2025年,生態旅游年接待游客量達25億人次,國家森林步道總里程超過3.5萬公里。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林草產業總產值達9萬億元,比較完備的現代林草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產業結構更加優化,質量效益顯著改善,吸納就業能力保持穩定;產品有效供給能力持續增強,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明顯提升,產品生產、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林草產品國際貿易強國地位初步確立,年進出口貿易額達1950億美元;林草資源基礎更加鞏固,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有效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木材安全、糧油安全和能源安全,服務國家戰略能力進一步增強。
對此,圍繞經濟林、木材加工、生態旅游、國家儲備林工程、種苗花卉、竹產業、林下經濟、森林康養、林草中藥材、林業生物質能源、草產業、沙產業等重點領域,規劃都明確了具體要求。其中,在生態旅游方面,規劃提出,依托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及野生動植物資源,推動生態旅游產業擴面提質。大力發展觀光旅游、冰雪旅游、休閑度假、生態露營、山地運動、生態文化和自然教育等特色項目。加快建設國家森林步道,打造一批新興生態旅游地品牌、特色生態旅游線路、高品質生態旅游產品,辦好中國森林旅游節。加強生態旅游標準體系建設和從業人員培訓。做好全國林草系統生態旅游游客量數據采集和信息發布。到2025年,生態旅游年接待游客量達25億人次,國家森林步道總里程超過3.5萬公里。
在沙產業方面,規劃明確,構建沙區生態治理與特色產業發展協同推進機制。科學劃分沙產業功能區,因地制宜發展沙柳、沙棗、沙棘、檉柳、梭梭、檸條等節水型種植業,積極發展沙區食品、藥材、飼草等循環用水型加工業,依托沙漠公園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康養等環境友好型服務業。在草產業方面,規劃還提出,充分挖掘和發揮草原自然資源及文化優勢,積極發展草原文旅產業。
為優化資源管理,規劃提出,對集中連片開展生態修復達到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國土空間規劃、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的治理面積從事旅游、康養等產業開發。
規劃進一步提出,推進示范建設。辦好各類重點林業展會,包括中國森林旅游節、中國竹文化節、中國花卉博覽會、世界園藝博覽會A1類、世界園藝博覽會(A2+B1類)、新疆苗木花卉博覽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