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字醫療行業概述
數字醫療的概念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范疇進行理解。狹義的指醫療設備的數字化,而廣義的指醫療體系的數字化(即通常所說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醫療設備的數字化目前已初具規模,各種數字化的醫療設備已經在診療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如B超、CT、達芬奇機器人等。
而醫療體系的數字化則復雜得多,醫療體系包括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以三甲醫院為代表的核心醫療機構和以社區醫院為代表的基層醫療機構)、需要醫療健康服務的社會公眾和醫療健康產業鏈上下游所涉及的相關企業這四大主體。
數字醫療是一種新型的醫療方式,它是現代數字信息技術與醫療過程的深度融合。具體來說,數字醫療利用信息技術,如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大數據應用和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對整個醫療過程進行數字化和信息化,旨在優化患者、醫務人員、醫療機構,乃至醫療設備間的互動流程,整體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和患者就醫體驗。
從優化服務流程到提升服務連續性,從數據庫建設到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從醫院信息化建設到醫療質量監管,數字醫療不斷開辟新空間。
比如,通過處理大量醫學數據和深度學習,人工智能可以輔助醫生進行精確診斷,提供合理的干預和治療手段。尤其是在病例少、病因和癥狀復雜的罕見病治療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從數據中挖掘相關癥狀進行對比分析,為診斷提供幫助。
數字醫療主要體現在醫療設備的數字化和網絡化、醫院管理的信息化、醫療服務的便利化及個性化四個方面,從技術角度來看,數字醫療主要包括遠程醫療、移動健康、醫療服務和數字醫療系統四大細分市場。
1、經濟環境
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實際增長6.1%。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796元,實際增長9.0%。2023年,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2460元,增長16.0%,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9.2%。
2、社會環境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2.9億,占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2.1億,占全國人口的15.4%。
根據聯合國預測,到 2030 年,中國 65 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到 2.58 億,占總人口 18.23%;到 2050 年,中國 65 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到 3.95 億,占總 人口 30.09%,遠超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等發達工業國老齡人口總和,成為擁有世界最大老齡群體的國家。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數字醫療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預測報告》分析: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醫保覆蓋范圍和覆蓋深度的提升,促使醫療需求擴張,帶動醫療產業發展。
3、政策環境
近些年來,為了促進數字醫療行業的發展,我國陸續發布了許多政策,如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門發布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生物育種等前沿技術產業化,推動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新型醫療服務,研發融合數字孿生、腦機交互等先進技術的高端醫療裝備和健康用品。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各省市積極推動數字醫療行業的發展,比如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布的《加快 “ 互聯網 + 醫療健康 ” 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 2027年 ,應用生態逐步完善,實現利用數字化手段 促進 醫防融合,居民人均醫療費用負擔逐步降低。健康管理持續提質,數字醫療健康服務在居民健康管理、健康養老、中醫藥現代化等領域充分應用,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持續提升。健康產業快速增長,互聯網醫院診療、 “ 生成式 AI + 醫療健康 ” 等產業發展加快推進,數字醫療健康產業集群化發展。
4、技術環境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疾病譜的變化,傳統的醫療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社會人們的健康需求。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持續推進下,“以治病為中心”漸漸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這也帶動了慢性病早篩等在內的健康管理市場的快速發展。
現如今,人工智能在醫療中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在診斷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根據大量的醫學數據和病歷信息,進行快速準確的診斷。通過對比分析癥狀和疾病特征,為患者提供診斷建議和治療方案;在醫療影像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醫療影像進行分析和識別,幫助醫生更快速、準確地診斷和治療疾病。不僅降低了醫生的工作強度,還能減少漏診與誤診幾率。
報告在總結中國智慧醫療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數字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中國數字醫療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數字醫療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數字醫療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