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處理行業概述
地基處理是指用于改善支承建筑物的地基(土或巖石)的承載能力,改善其變形性能或抗滲能力所采取的工程技術措施。這些工程技術措施包括土壤加固、地基改良和基坑支護等常見方法,旨在確保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地基處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地基的穩定性、減少不均勻沉降、防止滲漏等。在建設建筑時,如果天然地基存在承載力及穩定性問題、壓縮及不均勻沉降問題、滲漏問題、液化問題或特殊土的特殊問題,就需要進行地基處理。地基處理的方法包括換填地基、夯實地基等,主要分為基礎工程措施和巖土加固措施兩大類。通過地基處理,可以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質,滿足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需求。
地基處理方法的分類非常多樣化,主要包括置換法、機械碾壓法、深層密實法、排水固結法、加筋法和熱學法。置換法通過開挖并回填強度較大的土壤來改善地基性能;機械碾壓法適用于大面積基坑的處理;深層密實法如強夯法可用于多種類型的地基土壤;排水固結法通過排水預處理來改善地基性能;加筋法利用加筋土墊層增強地基承載力;熱學法通過加熱加固土壤來提高地基強度。
地基處理的上游主要包括土石方工程、地質勘查和測繪、建筑材料生產等行業,這些行業為地基處理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和技術支持。而地基處理的下游應用行業則廣泛,包括建筑工程、道路橋梁建設、水利工程、港口航道工程、礦業工程等,這些行業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地基進行處理以提高其承載能力和穩定性,確保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
2021年12月起至今,國家和有關政府部門密集發布重點行業發展規劃,如《“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等。建筑、水利、交通等行業作為重要的基建領域,具備社會效益強、吸納投資大、拉動產業鏈長等特性,其規劃的發布為“十四五”時期基建建設提供保障,為經濟穩增長保駕護航,也為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提供了發展空間。
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65%,進入城鎮化發展中后期。2022年,全國總人口14.12億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21億人,鄉村常住人口4.91億人,城鎮化率65.2%,比上年增加0.5個百分點。在16省份中,4個省份城鎮化率超過70%,其中,江蘇74.4%、浙江73.4%、重慶70.96%、福建70.11%。內蒙古城鎮化率68.6%,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河南、廣西、貴州、甘肅城鎮化率較低,不足60%。與2021年相比,16省份城鎮化率全部提高,提升水平在0.39至0.75個百分點。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地基處理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分析: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近10年來總產值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15911.85億元,同比增長5.77%。自2014年以來,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始終保持在6.70%以上,2023年為6.80%,建筑業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穩固。
我國建筑業歷經多年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中國建筑業協會的分析數據表明,2014年以來,隨著建筑業企業生產和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筑業總產值持續增長,2023年總產值同比增長5.77%,增速較上年提高2.52個百分點。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城鎮化不斷推進,基礎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建筑用地日趨緊張,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地基基礎體量相應擴大,行業呈現供需兩旺態勢。
地基處理需綜合考慮地質條件和設計要求,形成差異化的解決方案,隱形壁壘較高,海外已形成三大龍頭,但業務主要聚焦歐美地區;國內巖土工程競爭格局相對分散,“走出去”企業較少。
地基處理不論是研發設計還是設備采購、升級等方面,前期都需要較多資金的投入,這需要企業擁有穩定持續的資金來源,積極投入研發設計及施工前期資金投入。對于新進入行業的企業大多數資金的來源主要為股東投入和自身經營的積累,資金問題也將成為企業發展和規模化經營的瓶頸。
報告對我國地基處理行業及各子行業的發展狀況、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市場供需形勢、新產品與技術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地基處理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中國地基處理行業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報告還對全球地基處理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地基處理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
想要了解更多地基處理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地基處理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