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信部近日發布的《機電產品再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再制造是指采用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設備和材料對舊件進行專業化修復或升級改造,使再制造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或超過原型新品的生產過程。再制造產品須符合國家相關安全、節能、環保等強制性標準要求。
在我國,再制造不僅限于修復,還包括升級改造。機械工業環保產業發展中心綠色發展處處長吳剛指出,以盾構機為例,從某工程退役的直徑為6米的盾構機,可能要根據下一個工程的需求將直徑擴展至8—9米。此時,再制造技術便能充分發揮優勢,通過擴徑實現對原有盾構機的升級改造。
再制造產業基本情況
目前,我國的再制造產業涵蓋工程機械、機床工具、汽車、重型機械、石化通用機械、內燃機、電工電器、農業機械、機械基礎件、文化辦公設備等領域。在再制造行業,既有致力于閥門、汽車零部件和文化辦公設備等生產的企業,也有專注于燃氣輪機、航空器等高端裝備制造的機構。
再制造產業是指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將廢舊產品利用技術手段進行修復和改造的一種產業。它是以產品全壽命周期理論為指導,以實現廢舊產品性能提升為目標的一種產業。
作為一種可循環模式,再制造對現有制造業有著重要意義,能否充分利用再制造更好的消化陳舊設備,對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起著重要作用。
目前,由于再制造尚屬新興產業,國家對再制造裝備和再制造的產品的工藝、材料均未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規范的再制造企業也只是自定的企業標準。我國很多從事再制造的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再制造對象和過程的復雜性,大部分企業在舊件檢測、再制造毛坯修復等關鍵環節沒有建立相應的質量控制體系,缺乏廢舊零部件質量檢測和壽命評估技術,難以保證再制造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
隨著再制造行業的發展,競爭也日益激烈。在市場上,再制造產品與新產品競爭,價格和質量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因素。同時,再制造企業之間也存在競爭,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成為企業競爭的重要指標。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再制造市場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分析:
我國再制造產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仍有巨大增長潛力待挖掘。當前我國再制造產業的產值規模尚不足2000億元,與巨大的機電產品市場存量和再制造產品需求量相比差距明顯,發展尚不充分。
在生產層面,人才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在消費層面,公眾對再制造產品的認知不足是行業發展面臨的重要障礙。再制造行業在發展中還面臨行業標準缺失、市場監管不足等挑戰。
從政策層面看,國家已出臺多項政策支持再制造行業的發展。從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指出再制造是循環經濟“再利用”的高級形式,到2024年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強調深入推進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傳統設備再制造,探索在風電光伏、航空等新興領域開展高端裝備再制造業務。
作為綠色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再制造為經濟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了新動力,開辟了新途徑。我國“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已提出,壯大再制造產業規模,培育一批再制造領軍企業,實現再制造產業產值達2000億元。
報告對我國再制造行業作了詳盡深入的分析,為再制造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
想要了解更多再制造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再制造市場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