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絲又稱天然絲,是一種天然的動物蛋白質纖維,也是人類利用最早的動物纖維之一,是熟蠶結繭時所分泌絲液凝固而成的連續長纖維,其主要成分為絲膠蛋白和絲素蛋白。絲織物又稱絲綢,是以天然長絲即蠶絲為原料,運用各種紡織工藝與加工方法織成的制品。
蠶絲蛋白原材料成本低廉且容易獲取,生產提取過程綠色安全、無毒無害,備受東方女性青睞。當前,倡導“成分精簡、功效安全、科學護理”的“三生絲”修護系列產品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蠶絲業是一個包括種桑養蠶、繅絲織綢、成品制造、對外貿易,橫跨一、二、三產業,涉及農工商貿的長而完整的產業鏈,前端的蠶桑生產跨種植業和養殖業,密切依存于自然條件與栽桑養蠶技術;中后端的絲綢加工產業鏈長,外向型特征鮮明。穩定前端,豐富中后端,各環節精準發力,才能持續推進我國蠶桑絲綢業高質量發展。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生絲出口大幅增長,占世界生絲貿易量的80%以上。但國內蠶絲企業品牌意識較為淡薄,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處于附加值較低的環節,全球蠶絲產業的大部分利潤被意大利、法國、日本等專注于蠶絲深加工的品牌商分走。
2010年以來,隨著國內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升級需求持續推進,加上個性化消費、綠色消費、文化消費等理念的引領,國內市場對蠶絲制品的需求逐步釋放,蠶絲產業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進入21世紀,蠶絲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市場需求急劇增長,新進生產企業眾多,但行業規范標準相對寬松、產品市場檢測相對滯后。為進一步規范化蠶絲生產、加工等環節,我國出臺《蠶桑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關于繭絲綢行業“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從桑蠶養殖、蠶絲生產到絲綢織造提出具體要求,積極引導生產企業延伸產業鏈,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同時深挖品牌價值,打造具備國際影響力的本土蠶絲制品品牌。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蠶絲市場深度調查研究報告》分析:
目前,蠶絲生產周期長,產品質量受蠶種等上游原料品質影響較大,企業需形成一定的經營規模,實現批量化生產以滿足市場需求,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同時,規模化生產有利于企業規范統一產品生產工藝,從而穩定產品質量,以數量和品質優勢搶占市場。
目前,絲綢產業形成了西部繭絲原料生產、綢緞加工和東部精加工、終端產品設計制造的空間格局。廣西、四川、云南等西部省份已成為繭絲原料生產和綢緞加工基地,但絲綢終端產品制造及進出口依然集中在浙江、江蘇、廣東、上海等東部沿海地區。
從地域發展來看,中國蠶絲主要分布在蘇州、杭州、湖州、嘉興、無錫和中國西部地區的南充,集中于環太湖流域。
《商務部關于繭絲綢行業“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產業結構優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統籌推進“東綢西移”工程,支持廣西、四川、云南等中西部主產區配套發展織綢、煉染、家紡等產業鏈,提升精深加工集聚能力。充分發揮東部地區產業配套優勢、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重點培育一批絲綢服裝家紡大型企業集團。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提供數據顯示,受各種因素影響,2022 年絲綢行業整體經營狀況略有下降。全國 559 家規模以上絲綢企業營業收入 664.35 億元,全國規模以上絲綢企業絲產量 49,878 噸, 同比增長 2.23%。其中,繅絲加工營業收入 264.02 億元;絲織加工營業收入 330.83 億元;絲印染營業收入 69.5 億元。目前,隨著消費市場回暖,國際貿易和群眾消費將被再度刺激,絲綢行業有望繼續良性發展。
本報告對國內外蠶絲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透徹地分析,對我國行業市場情況、技術現狀、供需形勢作了詳盡研究,重點分析了國內外重點企業、行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投資情況,報告還對蠶絲下游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探討。
想要了解更多蠶絲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蠶絲市場深度調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