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儲運建設作為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必須要緊跟新一輪技術革新的潮流,加強創新驅動,為油氣儲運行業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結合“雙碳”目標下我國天然氣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根據規劃建設1座LNG接收站及配套外輸管道,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遠近結合、適度超前”的原則,統籌天然氣資源和市場用戶用氣需求,為LNG接收站和外輸管道規劃設計一套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系統建設與聯合運行方案。賽題二為“某氣田 Z 區塊天然氣開發地面集輸工程”,圍繞我國致密型氣藏開發地面系統,綜合考慮地面系統整體布局優化、節能環保、智能化及新能源利用等方面因素,設計經濟實用、可靠環保的最優方案。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7年中國油氣儲運行業發展分析與前景展望研究報告》顯示:
7月驕陽似火,大港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10樓會議室里氣氛也非常熱烈,天津儲氣庫分公司儲氣庫建設部人員與科研人員就在役庫調整、新建庫址優選、儲氣庫規劃部署展開第5輪討論。一輪一輪地探討論證,是設計、建設人員高質量推進儲氣庫擴容擴產工作的寫照,也是大港油田公司做大做強儲氣庫業務的縮影。
2023年初大港油田公司工作會提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要積極構建以油氣勘探開發為主體、新能源和儲氣庫業務兩翼齊飛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讓大港儲氣庫業務由效益增長點成長為效益增長極。
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完善,油氣儲運行業也已經逐漸發展了起來。西氣東輸等長距離油氣長輸管道的建成及應用是中國在該領域中所取得的最為令人矚目的成績,而石油戰略儲備庫的成功建設則標志著中國油氣儲運工程及技術又邁向了一個新臺階。
目前,管道局運營管理管道30條共1.8萬公里,擔負著東北能源戰略通道、主力原油、成品油管網的運營管理,以及中國首條智能化管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任務。預計“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間,我國油氣管網主干道總投資將達到16000億元,新建10多萬公里管道。
推進儲氣庫業務跨越式發展并非從零起步。大港油田公司在多年的油氣開發和儲氣庫建設管理實踐中孕育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技術、人才和文化優勢,將成為儲氣庫業務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
復雜斷塊群儲氣庫群選址、建設與運行技術支撐跨越式新發展。大張坨儲氣庫拉開了我國大型城市調峰型地下儲氣庫建設的序幕,獲得國家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銀獎,為我國后續儲氣庫設計與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板。
目前,大港油田儲氣庫群已擁有11座儲氣庫,創建形成復雜斷塊氣藏型儲氣庫5類13項特色技術,引領了我國儲氣庫選址、設計與建設運行發展方向,目前大港儲氣庫群已累計注氣361 億方、采氣308 億方,累計注采氣量位居全國首位。
今年上半年,大港油田在河庫9井進行的“注氣期協同采油一體試驗”獲得突破,破解了“儲氣庫注氣期不能采氣、采氣期不能注氣”的瓶頸,在不影響儲氣庫正常運行的基礎上實現日增輕質油120余方,不僅開辟了老油田增油提效新路徑,而且開創了大港油田規模建庫的新方向,為老油田下步協同推動儲氣庫建設和油氣藏開發提供了有益探索。
油氣儲運行業未來趨勢深度分析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對油氣能源特別是天然氣、LNG等清潔能源的需求保持旺盛態勢,油氣儲運設施建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全面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亞洲互聯互通,通過亞投行、絲路基金、中非基金等投融資平臺,大力支持通信、電力、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領域的項目建設,市場空間依然廣闊。
所謂“四化”管道,也就是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入管道工程建設中,即“互聯網+”在管道建設中的運用,建設可自動運行、預警、決策的智能管道。未來油氣管道的發展是管網化的、多介質的、多源用戶的,并結合高效運行、風險評估、環保和數字技術,新的世界級技術難題還將不斷涌現。油氣管道自身的技術發展,如新設備和新工藝的大量應用。
未來,油氣儲運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2-2027年中國油氣儲運行業發展分析與前景展望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