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每年影響數百萬人。目前,大多數對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療法,包括抗病毒藥物、單克隆抗體和恢復期血漿療法,都是通過靜脈注射或口服藥物來阻止感染進一步惡化。研究人員表示,在感染傳播到下呼吸道并導致嚴重疾病前,以鼻腔為中心的治療能更好地阻止感染。
在最新研究中,耶魯大學免疫病學教授巖崎明子等人測試了鼻腔給藥的有效性,讓動物通過鼻子攝入新霉素以預防或治療呼吸道病毒感染。結果顯示,接受了新霉素鼻內治療的小鼠對新冠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都表現出強大的防御能力。新霉素鼻內治療也大大減輕了新冠病毒在倉鼠群體的接觸傳播。他們隨后發現,利用同樣方法,讓健康人使用非處方藥物新霉素軟膏,也會通過其鼻內的干擾素刺激基因,引發快速免疫反應。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鼻炎用藥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目前鼻炎用藥劑型主要有包含氣霧劑、噴霧劑、粉霧劑、藥物包衣在內的吸入劑型;包含膠囊、顆粒、片劑、丸劑、口服液在內的口服劑型;包含溶液劑與軟膏劑在內的外用劑型三大類。其中吸入劑具有使用簡單、攜帶方便、作用直接、效果迅速等特點,廣受鼻炎患者喜愛,在伯克納、雷諾考特等代表品牌帶動下,其市場份額逐步攀升,2021年吸入劑成為占比鼻炎用藥市場總規模最大的品類,占比達到58%;其次為口服劑,占比為40%;外用劑規模占比最小,僅為2%。
現階段,國內布局鼻炎用藥領域企業數量較多,主要包括仙琚制藥、大佛藥業、天明制藥、民生藥業、星銀醫藥、京衛制藥等。但國內鼻炎用藥市場仍由外資企業占據主要份額,其中2021年葛蘭素史克、阿斯利康、默沙東為占比國內市場份額最大的三家企業,共計占據國內近40%市場份額;天明制藥、佛山藥業、德眾藥業等本土企業緊隨其后,占比市場份額較小。未來國內鼻炎用藥市場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近年來,在我國鼻炎發病率逐年升高背景下,鼻炎患者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鼻炎發病率已超12%,且處于逐年增長態勢,在此背景下,我國鼻炎患者規模接近3億人。
近年來,我國兒童上氣道炎癥性疾病不僅呈逐年增加的態勢,多個上氣道疾病合并出現的情況也越發普遍。兒童上氣道炎癥性疾病被認為是患病率高,危害大的一類疾病。目前,我國已發布多個單一上氣道炎癥性疾病的指南和共識,但缺乏針對合并2種及以上兒童上氣道炎癥性疾病的診療規范。鑒于此,此前,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兒童耳鼻咽喉專業委員會聯合呼吸科、變態反應科等多學科權威專家,共同發布了《兒童上氣道炎癥性疾病聯合治療專家共識》,為多種上氣道炎癥性疾病共存時的聯合治療方案制定提供規范性建議,不斷提升醫生隊伍的診療水平。
談及上氣道炎癥性疾病的規范化診治問題,有華東地區三甲醫院臨床醫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由于解剖生理特征,兒童不僅易患上氣道炎癥性疾病,而且不同疾病間往往容易相互合并同時出現。 鼻-鼻竇炎患者中有60%-80%合并發生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的患兒中33.3%合并過敏性鼻炎,中耳炎患兒中24-89%合并過敏性鼻炎。如果只關注單病的治療會使疾病無法良好控制或根治。所以,確診一個上氣道炎癥性疾病的同時,應考慮其他可能合并的上氣道炎癥性疾病,如確有其他癥狀,則須將上氣道炎癥性疾病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聯合治療,以達到更全面有效地緩解癥狀和體征、避免疾病復發或遷延的治療目的。”
前在國內鼻炎發病率不斷提高以及患者規模不斷擴大背景下,鼻炎用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劑型不斷豐富,行業發展前景較好。但目前國內鼻炎用藥市場仍由國外企業占據主導地位,本土企業市場占有率還比較低,因此未來本土企業還需不斷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提升相關技術、創新藥品劑型等,進而促進國內市場國產替代進程不斷加快,未來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隨著科技的進步,鼻炎用藥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發展趨勢。例如,納米技術的應用使得藥物能夠更加精準地作用于鼻腔粘膜,提高療效并減少不良反應。個性化治療也逐漸成為發展的方向,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開發適應不同患者的個性化藥物。綜上所述,鼻炎用藥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呈現出市場規模擴大、競爭激烈、產品類型多樣以及科技進步推動市場發展的新趨勢等特點。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7年中國鼻炎用藥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