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制鞋大國,同時是消費大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制鞋行業產量135.07億雙,較2021年增長6.23億雙;行業需求量44.02億雙,較2021年增長0.44億雙。
制鞋業是指對制鞋原材料(面料、底料等),按照市場需求,通過制造過程,轉化為成品鞋的行業。我國制鞋業的制作工藝有縫制工藝、膠粘工藝、注塑工藝、縫制和膠粘結合工藝、手工制鞋工藝及成型工藝等。
我國的制鞋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生產技術及工藝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目前,規模鞋靴生產企業越來越廣泛地采用信息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
2013-2021年,中國鞋類產品產量呈現波動下降趨勢,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中國鞋類產品產量達到新低,為111.2億雙,2021年隨著疫情緩和,中國鞋企復工復產,產量小幅度回升,為120.2億雙,增長率為8.09%。
2017-2022年,中國鞋類行業銷量整體呈現先上升后下降趨勢,2022年銷量為43億雙,同比下降9.61%。
2022年,我國制鞋類零售價值市場份額占比最多的是耐克,零售價值市場份額為13.2%;安踏以零售價值占全國6.1%市場份額位居第二;阿迪達斯以4.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對鞋子的需求早已不在僅僅滿足功能性的需求,而是要在功能性要求不斷提高的基礎上,盡可能追求個性化。信息技術的進步讓每一個人都擁有了發聲的權利,潮流的定義權不再掌握在少數設計、時裝界和精英媒體手中,潮流的變動也越來越快。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制鞋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分析:
我國制鞋業是一個高度市場化、國際化的產業,具有完整的產業鏈,發展韌性強。制鞋產業對高品質的產品需求量將持續上升,產業總體布局會更加合理,設計、研發和市場營銷投入也將持續提升。
2023年1-9月中國鞋靴出口數量為671400萬雙,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30746萬雙,同比下降3.1%;出口金額為3754102.7萬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547422.7萬美元,同比下降11.5%。2023年1-9月中國鞋靴出口均價為5.59美元/雙,2022年1-9月鞋靴出口均價為6.13美元/雙。
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模式
一直以來,制鞋行業都是環境污染的重災區。近年來,為了解決行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國內外的鞋履品牌都在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模式,通過公布碳減排計劃、推出環保可降解面料產品等方式,助力行業加速向環保低碳方向轉型。
如今,綠色發展理念已成為鞋企的共識。在我國明確提出“雙碳”目標之后,各企業也先后設立專門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將可持續發展作為長期的責任與目標。
在國內,不少企業也選擇從材料入手,將環保低碳的理念融入產品中。特步集團在去年11月發布了品牌首款MassBalance低碳環保概念跑鞋“360-ECO”,這款鞋以棕櫚油代替過往生產中所使用的石油作為主要原料,41碼的“360-ECO”跑鞋單只可以減少碳排放212克,減碳率達81%;安踏集團發布的2022年度ESG報告稱,旗下安踏、FILA、迪桑特等品牌都在積極研發環保面料,多個產品系列采用回收材料或是可再生材料;李寧則更注重環保材料的創新應用,曾經嘗試用舊衣服、廢報紙,以及可樂瓶制作新型環保面料,得到市場的一致好評。
報告對國際、國內制鞋行業市場發展狀況、關聯行業發展狀況、行業競爭狀況、優勢企業發展狀況、消費現狀以及行業營銷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總結中國制鞋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制鞋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
想要了解更多制鞋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制鞋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