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和康復市場需求的增漲,資本在康復醫療產業投資形勢良好。2021年全國殘疾人康復機構共11260家,較上年增加820個,同比增長7.85%,近4年來呈連續增長趨勢。2021年我國3000多萬持證殘疾人中,得到基本康復服務的有850.8萬,僅占總數的24%左右。截至2022年,中國各類殘疾人總數已達8500萬,即每100人中至少6位殘疾人。
隨著數字化、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進步,使得以數字信息、數字制造為核心的生產方式在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截肢患者對于具有個性化定制、多功能特點的假肢有更加強烈的需求。
功能假肢行業概述
假肢是康復輔助器具的種類之一,是用工程技術的手段和方法,為彌補截肢者缺損的肢體而專門設計和制作裝配的人工假體,主要作用是代償缺損肢體的部分功能,使截肢者恢復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
假肢主要作用是代替失去肢體的部分功能,使截肢者恢復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其適用對象是因疾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運動創傷等原因的截肢者。假肢按照可分為上肢和下肢部分,技術和實際要求區別較大,下肢技術要求相對上肢作用相對簡單,上肢目前主要需求和應用仍主要以裝飾性假肢為主。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功能假肢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電動假肢和肌電假肢等產品仍在實際生活中存在不適應等問題,且高昂的費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市場需求增長。
制作假肢的材料主要是鋁板、木材、皮革、塑料和金屬機械部件。一個良好的假肢必需具備功能好、穿用舒適方便、輕便耐用和外觀近似健肢等條件。
隨著仿生領域相關研究和材料技術持續推進,假肢原材料已經從早期鋁材、木材等,逐步轉向塑膠、鈦合金和碳素纖維材料等,但整體成本和價格皆有明顯上升;中游主要為假肢的生產,由于實際患者假肢需求長度和大小差距,中高端產品主要以定制為主,進一步提升成本;下游假肢應用較為單一,但對于身體缺陷的人基本屬于必需品。
從木頭、鐵質類假肢,到機械式的氣液壓假肢,再到智能假肢,技術演進不斷為假肢賦能。進入21世紀,假肢制作朝著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發展,致力于全面提高截肢者生活質量。比如,依托人工智能、腦機接口、虛擬現實、3D打印技術等一系列新興技術,一些研究者進行了仿生假肢等產品的研發和應用。
隨著相關技術研究持續推進,加之全球消費水平持續提升,全球假肢產業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假肢產業市場規模達80.87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3.22%。
近年來國家在假肢等醫療器具的法規法條完善以及監管加嚴,同時持續地方持續出臺相關政策推動假肢在3D打印領域、新型產品、實驗室智能化、數字化推進,將促進假肢相關企業不斷改進技術,同時在生產方面嚴格準守規定,假肢行業將規范化、高端化發展。
在國際市場上,一些知名的假肢制造企業,如奧托博克(Ottobock)、奧索(Ossur)等,憑借先進的技術、豐富的產品線和良好的品牌口碑,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這些企業通常擁有完善的研發體系和全球化的銷售網絡,能夠提供多種類型和規格的功能假肢產品,以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在國內市場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一些國內企業也開始在功能假肢領域嶄露頭角。這些企業憑借對本土市場的深入了解、靈活的市場策略和較低的成本優勢,逐漸獲得了市場份額。然而,與國際知名企業相比,國內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品牌影響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截肢者對假肢性能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假肢的外觀、功能和控制的仿生水平也將逐漸提高。
報告對我國功能假肢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功能假肢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
想要了解更多功能假肢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功能假肢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