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岸線長約18000公里,沿海有許多優良的不凍港口,具有發展海運的有利條件。在我國港口與世界各國主要港口之間已開辟了許多定期或不定期的海上航線,所以海洋運輸在我國對外經濟貿易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集裝箱運輸在我國發展勢頭迅猛,這是因為它具有裝卸效率高、船舶周轉快、貨損貨差少、包裝費用節省、勞動強度低和手續簡便等優點。
海洋運輸又稱“國際海洋貨物運輸”,是國際物流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它是指使用船舶通過海上航道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港口之間運送貨物的一種方式,在國際貨物運輸中使用最廣泛。國際貿易總運量中的2/3以上,中國進出口貨運總量的約90%都是利用海上運輸。海洋運輸對世界的改變是巨大的。
2023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9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6.0%,增速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8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7.9%,比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其中,海洋制造業增速高于全國,海洋服務業助推國民經濟增長,科技創新引領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海洋領域消費、海洋固定資產投資、海洋對外貿易三大需求拉動海洋經濟量質齊升。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海洋制造業增速高于全國。數據顯示,2023年海洋制造業增加值29861億元,比上年增長7.0%,比全國制造業增速高2個百分點。
其中,海洋船舶工業增加值1150億元,比上年增長17.6%。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良好,全年實現增加值872億元,比上年增長5.9%。國內外市場對我國化工產品需求旺盛,產銷增加,海洋化工業增加值4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
海洋運輸是依靠航海活動的實踐來實現的,航海活動的基礎是造船業、航海技術和掌握技術的海員。造船工業是一項綜合性的產業,它的發展又可帶動鋼鐵工業、船舶設備工業、電子儀器儀表工業的發展,促進整個國家的產業結構的改善。我國由原來的船舶進口國,近幾年逐漸變成了船舶出口國,而且正在邁向船舶出口大國的行列。
隨著海洋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我國在關鍵領域技術取得一系列新突破。“蛟龍”“深海勇士”“奮斗者”號成功研制,載人深潛突破萬米大關,海洋探測運載作業技術實現質的飛躍。沿海地區堅持海洋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著力激發海洋科技力量新活力。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海洋運輸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海運已經是相當成熟的行業,最年輕的集運也已經存在60多年,從各貨物運輸方式成本對比來看,海運是最經濟的一種運輸方式,運價占貨值比率低,向上的彈性較大。
海運業根據運輸貨物的不同,主要劃分為干散貨運輸、油品運輸和集裝箱運輸等。整條產業鏈的傳導作用自下而上,即下游的運輸需求會拉動海運的繁榮興衰,上游造船業供應的較長周期,會加大行業供需錯配的矛盾,引起周期的較為劇烈波動。近年來,隨著企業越來越多的采用遠期運費協議(FFA)等衍生工具來進行套期保值,海運業與金融業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
海洋運輸行業未來展望
近年來,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海上運輸業也得到了持續快速發展,海運量不斷增長,中國海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已成為繁榮全球海運的重要因素。
全國主要的海上運輸集中在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手中,長航鳳凰、招商輪船、寧波海運、天津海運等占據了部分份額。
2030年,中國將會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并將在全球集裝箱海運貿易上占主導地位。2030年,中國的國際海運總量預計62億噸,約占全球海運量比例將達到17%;其中干散貨運輸中鐵礦石、煤炭需求增長將明顯放緩,糧食、石油進口將會增長較快,國際集裝箱進出口海運貨物總量將突破2億TEU。
報告在總結中國海洋運輸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海洋運輸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海洋運輸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海洋運輸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海洋運輸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