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持續恢復,用工需求繼續擴大,加之穩就業政策持續顯效,就業形勢有望保持總體穩定。經濟規模的擴大必然帶來市場需求的增加,帶來企業用工需要的增多,促進就業形勢總體好轉。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在5日提交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為2024年設定的就業預期目標為:城鎮新增就業要達到1200萬人以上,同時,城鎮調查失業率應控制在5.5%左右。
勞動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力指全部人口。狹義上的勞動力則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在實際統計中,考慮勞動年齡和勞動能力兩個因素的指標有勞動年齡人口和社會勞動力資源總數。過去3年,我國每年完成城鎮新增就業均超過1200萬人。2023年,GDP增長5.2%,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繼續增加,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達到3397萬人。
廣東是異地務工人員用工大省,目前,外省在粵務工人員大約有2400萬人。為全力穩就業、保用工,廣東人社部門從1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全省范圍內開展2024年“南粵春暖”行動,提供包車專列、供需對接、就業幫扶等系列服務。
節后勞動者換崗流動量大,企業復工復產用工需求旺盛。山東淄博組織300多家企業開展招聘,提供技術工程師、金融財會、銷售等各類崗位1000多個。
根據報告,2024年九成企業有社招需求,近半數企業表示社招數量與往年基本持平,兩成企業表示社招數量有所增加。從具體招聘需求來看,擴招的崗位以銷售、研發技術人員為主。相較于傳統行業,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醫藥生物等戰略新興產業,以及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等新質生產力相關行業的發展催生了新的就業機會和人才需求,未來將持續成為吸納就業的有效支撐。
從人才方面來看,候選人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要素發生了變化,“穩定性”和“賽道前景”成為他們最為看重的因素。盡管“雇主穩定性”成為第一要素,但人才對于長期職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并未降低,許多專業人才愿意接受短期內的薪資調整,以換取在更有發展潛力的平臺工作的機會。
調研結果顯示,57%的企業在2024年有調薪計劃,占比較上年下降了9個百分點。隨著經濟形勢的波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一些企業可能面臨著更大的經營壓力,因此在薪酬方面的支出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從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召開的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2024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人,同比增加21萬人。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勞動力行業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十四五”期間,中國勞動年齡人口依然保持在9億人左右。中國的人力資源競爭力正在由總量優勢向人均優勢轉變。中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在發展中國家處于前列,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顯著提高。
在我國人口紅利由數量向質量轉變和經濟調結構的過程中,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所扮演的經濟角色在變得越來越重要。且受益于國內產業結構向高附加值上游發展、企業轉型升級以及全球化發展,市場對人力資源服務的整體需求快速增長。
從人才需求側看,近年來我國整體人才需求旺盛,根據人力資源和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1年,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共5.9萬家,人力資源服務業從業人員達103.2萬人。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6.3萬家,從業人員104.2萬人,當年全行業為3.1億人次勞動者提供了各類就業服務,為5268萬家次用人單位提供了專業支持。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評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指出,從需求潛力看,我國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不僅消費規模龐大,消費結構也在迭代升級,旅游、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高品質消費需求仍在加快釋放。從要素稟賦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紅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紅利”轉化。
伴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退,“人才強國”戰略持續深入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正走向“質”與“智”并重。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報告表明,到2025年,自動化和人機之間全新的勞動分工將顛覆全球8500萬個工作崗位。
教育部要求,實施“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多措并舉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各地各高校要按比例配備校級就業工作人員。大力開拓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持續深入開展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推進實施“萬企進校園計劃”, 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優質崗位信息。
報告對我國勞動力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勞動力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勞動力行業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