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智慧海洋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信息化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未來將形成萬億級的市場規模。
一、海洋信息簡述
海洋信息是指與海洋相關的數據、信息和知識的總和。它涉及到海洋環境、資源、經濟、政治、軍事等多個領域,是海洋科學、技術和管理的重要基礎。
海洋信息的主要來源包括海洋觀測、海洋調查和文獻資料等。海洋觀測是獲取海洋信息的重要手段,包括衛星遙感、海上觀測平臺、岸基觀測站等手段。海洋調查則是對海洋環境進行實地勘測和取樣分析,包括海洋地質、海洋生物、海洋化學等方面的調查。文獻資料則是通過歷史記錄、研究成果和學術論文等方式獲取的。
海洋信息在多個領域都有應用價值。在科學研究方面,海洋信息可用于揭示海洋現象的本質和規律,推動海洋科學的進步。在軍事方面,海洋信息可用于戰略預警、情報偵察和作戰指揮等。在經濟發展方面,海洋信息可用于評估和開發海洋資源,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環境保護方面,海洋信息可用于監測和保護海洋生態系統,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二、海洋信息產業現狀
我國海洋經濟呈現出陸海統籌一體化、產業發展高端化、海洋生態優先化等方面的特點。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藍色新動能正在加速形成,產業要素高端化與產業鏈高端化齊頭并舉。在沿海地帶出臺的海洋產業發展規劃中,產業發展速度和規模日益受到重視,科技、生態等內容正不斷深化。
《海洋經濟藍皮書:中國海洋經濟分析報告(2023)》顯示,在國內外復雜形勢下,中國海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實現平穩增長。
報告顯示,除了海洋鹽業、海洋旅游業和海洋化工業呈負增長外,多數海洋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統計顯示,2022年,中國海洋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占海洋生產總值的4.6%、36.5%和58.9%,“三、二、一”的倒金字塔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
報告指出,中國海洋經濟在科技創新體系化建設、保障國際供應鏈穩定性等方面仍存較大挑戰。中國海洋戰略科技力量協同創新組織機制仍需完善,海洋前沿技術投入和領軍企業培育仍有不足。目前,中國的科技成果真正實現產業化的比例不足五分之一,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
《2023年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顯示,海洋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其中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9%,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逐步提高。沿海城市突出優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在提升傳統優勢海洋產業的同時發展壯大海洋新興產業,不斷優化海洋服務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海洋信息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隨著海洋經濟布局不斷優化,浙江舟山群島、廣州南沙、大連金普、青島西海岸等國家級新區以及福建平潭、珠海橫琴、深圳前海等重要涉海功能平臺相繼獲批設立。山東、浙江、廣東、福建、天津等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海洋信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主要動力來自于軍民兩端需求齊增長:1、國家政策確立海洋信息化發展地位;2、防務立體化,海底監測是重點加強方向;3、海洋經濟加快海底觀測網布局。
三、海洋信息產業面臨的挑戰
中國海洋信息化建設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海洋環境數據收集能力不足,認識海洋能力有待提高;海洋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相對較弱;海洋信息共享不足,“數據孤島”普遍存在;海洋核心技術設備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海洋信息應用的種類匱乏、規模偏小、水平偏低,海洋信息對海洋經濟開發、安全管控、權益維護、生態保護等活動的決策支持作用未能充分體現。
報告對我國海洋信息的行業現狀、市場各類經營指標的情況、重點企業狀況、區域市場發展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深入的分析,著重對海洋信息業務的發展進行詳盡深入的分析,并根據海洋信息行業的政策經濟發展環境對海洋信息行業潛在的風險和防范建議進行分析。
想要了解更多海洋信息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海洋信息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