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指采用市場化機制開展的航天活動,涵蓋衛星制造、火箭制造、衛星應用等多個領域,新興應用場景包括衛星互聯網、太空旅行等,以市場需求推動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創新。上下游涵蓋航天材料和航天零部件生產,衛星制造和發射火箭制造,衛星終端設備及相關基礎設施、服務等。
商業航天產業鏈龐大,且涉及的配套環節眾多。以商業衛星產業來講,上游主要為衛星制造等領域,中游包括衛星測運控系統以及相關地面設備制造等領域,下游則包括通信、導航、遙感應用及服務等領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在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面,要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商業航天作為技術迭代快、經濟效益高且產業協同強的航天新業態,是我國經濟發展極為重要的新增長極,也是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支撐。
市場規模
我國商業航天自2015年起步以來,產業規模呈現逐年增長態勢,產值由2015年的3764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0202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2%,更是在2020年實現商業航天市場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預計到2024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到24060億元。
伴隨著中國空間站的全面建成,我國的航天產業也從“國家隊”引領發展到全面開花。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展望報告》相關數據顯示,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比約為1:2,對國民經濟的直接拉動作用為原始投入的8-14倍。但目前航天產業的溢出效應發揮不足,需要通過商業航天的發展加以推動和實現。
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提出2024年,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在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時,同樣將商業航天產業作為新增長點進行重點培育。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國商業航天產業正在迅速成長。
官方的大力推動開啟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爆發期。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現有航天、衛星相關企業超過21萬家;去年新增5.14萬家,同比增長42.84%。
中國去年一共把270顆衛星送入太空,其中有137顆屬于商業衛星。同年,中國商業航天也刷新發射紀錄。截至目前,至少已有6家民營航天公司成功把火箭發射入軌。
發展方向
商業航天未來將大力發展低軌衛星星座,推動衛星制造從“實驗室定制化研制”到“產品線批量化生產”的轉變,衛星密集發射同時帶動火箭發射向高可靠、低成本、靈活發射的方向發展。通過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加強行業自主創新能力,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等前沿技術,帶動“通導遙一體化”衛星應用產業、火箭發射服務等轉型升級,推進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技術持續創新:隨著科技的進步,商業航天領域的技術將持續創新。這包括更高效的火箭發動機技術、更先進的衛星制造技術、更精確的導航和遙感技術等。這些技術創新將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的快速發展,并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
市場規模擴大:隨著全球對航天技術需求的增加,商業航天市場的規模將持續擴大。這包括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在軌衛星運營服務、航天旅游服務等領域。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商業航天企業將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收益,并推動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國際合作加強:商業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將持續加強。隨著全球商業航天市場的不斷擴大,各國商業航天企業之間的合作將更加緊密。通過合作,企業可以共享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政策環境優化:隨著商業航天產業的快速發展,各國政府將更加注重商業航天產業的政策環境優化。政府將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和稅收優惠等措施,以促進商業航天產業的快速發展。
應用場景拓展:商業航天技術的應用場景將持續拓展。除了傳統的衛星通信、導航和遙感等領域,商業航天技術還可以應用于太空旅游、太空采礦、太空制造等新興市場。這些新興市場的開發將進一步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
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展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