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是指在相關法律法規指導下,按市場規則配置資源要素,具有商業盈利模式、獨立的非政府航天活動及商業行為。商業航天與軍用航天、民用航天并列構成航天工業。商業航天主要包括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以及空間站五大方向,目前市場以人造衛星和運載火箭為主。商業航天的興起打破了傳統以衛星為主的通信、導航、遙感、科研等航天應用場景,衍生出衛星互聯網、太空旅行、太空采礦、深空探索、太空清理、太空殯葬等全新應用方向。
商業航天時代,航天活動遵循以盈利為主要目的、遵循市場機制,因此運載火箭的低成本、大運力是未來的趨勢。參考SpaceX的發展歷程,預計未來十年中國商業火箭核心受益于衛星星座建設。
商業航天屬于資本與技術密集型行業,涉及高端制造、航天軍工等多個領域,產業鏈可分為上、中、下三游:衛星制造、發射及管控(上游),衛星運營及地面設備(中游),衛星應用及服務(下游)。其中,衛星制造分為衛星平臺和衛星載荷,衛星發射包括火箭制造和發射服務,管控包括平臺和業務管控等;衛星運營及服務包含衛星移動通信服務、寬帶廣播服務和衛星固定服務等;地面設備包括地面運維系統、應用網絡及終端設備;衛星下游應用面向政府、行業及個人等。
國內大多數民營運載火箭公司選擇從研制小型固體火箭開始,初步開啟商業航天的服務模式,之后再實現向液體火箭的升級,開展中型、大型火箭以及可重復使用火箭的研發。過去幾年已有多款民商固體運載火箭發射成功,解決了有無問題。國內民商液體火箭目前大部分處于研制階段,預計未來幾年將迎來集中首飛。
星通信領域,隨著火箭發射成本的降低、衛星制造能力的提升、集成電路技術的進步以及 5G 萬物互聯的推進,相較高軌衛星,具有低時延和低成本優勢的新一代低軌衛星互聯網將實現對陸地偏遠地區、海洋和高空的全覆蓋,此外衛星互聯網還可以作為星基增強系統,用于提高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由于衛星導航技術原因,小衛星技術在導航領域應用還不廣泛,目前衛星導航星座有 GPS 衛星星座、GLONASS 衛星星座、Galileo 衛星星座和北斗衛星星座。衛星遙感領域,遙感載荷向小型化、集成化和高分辨率化發展,通過搭建低軌遙感衛星星座可以提高衛星時間分辨率,增強衛星圖像的時效性,大規模遙感星座的建設是目前商業遙感衛星領域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展望報告》分析
隨著 2014 年和 2015 年相繼出臺《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和《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 年)》,中國航天產業向民營資本打開大門,商業航天迎來了快速發展。在政策鼓勵和資本助推下,商業航天公司數量持續增長,火箭和衛星領域接連取得新突破,2023 年更是進入了爆發期,2023 年全國民營火箭共發射 13 次,成功 12 次,創下了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八年來的新記錄,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正邁入高速發展期。
我國現有酒泉發射場、太原發射場、文昌發射場、西昌發射場和東方航天港五大發射場,其中酒泉發射場是中國創建最早的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發射衛星、火箭、導彈的主要基地,東方航天港是中國唯一的海上發射母港。海南文昌正在建設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有望于 2024 年實現常態化發射,有利于破解我國目前商業航天發射資源相對緊缺的局面。
隨著商業發射場的投入使用,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的組網工作得到極大推進。產業鏈上的主要廠商包括衛星側(如上海瀚訊、信科移動)和用戶終端側(如海格通信、盟升電子)以及火箭側(如超捷股份、高華科技)等。
目前全球航天市場主要由中國和美國領導發展。我國已建立相對完善的航天系統產業鏈,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
從行業壁壘來看,商業航天領域面臨研發周期長、技術難度大和資金需求高等挑戰,對企業的自我維持能力、盈利模式和綜合運營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近年來,我國在商業航天領域涌現了一批優秀的企業。其中,軍工企業在補足商業航天多個方面的不足,并在加速整個產業鏈成熟和培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欲知更多關于商業航天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展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