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具有普惠性、便捷性、高效性、低成本、覆蓋廣的特點,作為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緩解了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傳統金融具有的功能,互聯網金融都涉及到。
盡管互聯網金融誕生的時間并不長,但是隨著它的快速發展,現在已經廣泛被人們所接受,為我國金融行業帶來了新鮮血液,成為傳統金融的重要補充,而商業銀行作為傳統金融行業的核心,在我國金融體系中一直扮演著最重要角色。
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作為兩種金融模式的代表,他們之間的關系成為金融領域的熱點話題,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看,探究互聯網金融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對互聯網金融主要是按照業務模式進行細分,缺乏系統的分類,根據金融功能觀將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業務模式分為第三方支付、互聯網融資、互聯網理財、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征信五個模塊。金融的核心功能是稀缺資源的配置功能,互聯網金融通過P2P網絡借貸、眾籌、網絡小貸等業務模式,繞過中介機構銀行,將資金的供給方和需求方聯系起來,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實現資源有效配置。
為確保互聯網金融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態勢,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互聯網金融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排名前十位的網絡借貸平臺占據了市場份額的76.3%,其中排名第一位的陸金所(Lufax)2單獨占據了市場份額的23.7%。
市場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在監管部門加強對網絡借貸行業的規范管理下,2022年中國網絡借貸行業整體風險水平有所下降。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網絡借貸行業的逾期率為4.2%,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壞賬率為1.6%,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但增速將放緩。隨著經濟增長的穩定回落,以及監管政策的進一步落地,預計2023年中國網絡借貸平臺交易額將達到5萬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1%左右。
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排名前十位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占據了市場份額的96.7%,其中排名前兩位的支付寶(Alipay) 和微信支付(WeChat Pay) 分別占據了市場份額的54.5%和38.8%,仍然保持著絕對優勢。但是,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也在不斷尋求突破,如京東支付(JD Pay)、網易支付(NetEase Pay)、美團支付(Meituan Pay)等,通過與自身業務的深度融合,或者與合作伙伴的廣泛聯動,拓展了更多的應用場景和用戶群體。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隨著第三方支付市場的成熟和飽和,各家平臺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一方面,平臺之間在產品創新、技術升級、服務優化等方面不斷投入資源,以提升用戶體驗和滿意度;另一方面,平臺之間也在利用價格戰、補貼政策、營銷活動等手段爭奪市場份額和用戶忠誠度。同時,在監管政策的引導下,平臺之間也在加強合作與共建,推動行業規范發展。
預測,2023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額將達到4300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互聯網支付業務量將達到3100萬億元,同比增長17%;移動支付業務量將達到2900萬億元,同比增長20.5%。
市場結構將進一步集中化和多元化。在監管要求下,部分優質平臺將通過合規轉型、資產端拓展、技術賦能等方式,鞏固和提升自身市場地位;同時,也將有更多的金融機構、科技公司、電商平臺等新興力量進入網絡借貸領域,提供更加多樣化和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
市場風險將保持在可控范圍內。在監管部門加強對網絡借貸行業的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監督下,預計2023年中國網絡借貸行業的逾期率和壞賬率將保持在4%和1.5%左右的水平。
針對金融的擴展功能和衍生功能,互聯網金融通過保險和征信加以實現,達到風險規避和信息提供的目的。與此同時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深入研究也能夠幫助傳統金融企業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從而針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改革升級。特別是當前最新的互聯網加理念,對于傳統金融產業的改革升級有著相當重要的指導作用,讓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交易更加便捷開放。
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相關企業數量不斷增長,截至6月初我國共有近6.3萬家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互聯網金融相關企業。其中超半數企業的注冊資本在500萬以上,占所有相關企業數量的52%。
更多互聯網金融市場調研消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