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糧食安全與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稱三大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飽”,并且“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但我國還存在對國際糧源的掌控能力較弱,在國際糧食市場上的話語權不強等影響糧食安全的風險短板,與一些國家的國際大糧商通過全球布局,掌控全產業鏈,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在國際環境日益復雜多變,特別是國際貿易摩擦導致我國利用國際糧食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形勢下,立足國情糧情,加快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發展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筑牢糧食安全根基,是有效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強化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的根本途徑,對于維護國家安全尤為重要。
隨著雜糧消費日趨家常化,不僅日常食用雜糧的人群在擴大,還有更多家常品類在與新品雜糧、混搭版雜糧、便捷雜糧包的競爭中重新受到青睞,奪回了市場C位。隨著雜糧消費進入常態化,終端消費也將更加細致,2023年中國五谷雜糧行業市場規模達922.95億元。
整體來說,我國雜糧的產量相對主糧比較少,只能在特定的區域種植,2023年我國玉米、大豆、其他豆類、薯類產量分別為28884萬噸、2084萬噸、326.1萬噸、3014萬噸。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門全力以赴攻難關、破難題,保持了農業農村發展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勢頭,“三農”基本盤進一步夯實,為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2023年農村電商蓬勃發展,全年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2.49萬億元。在產業帶動、就業拉動下,我國五谷雜糧行業作為食品一次銷售規模保持增長。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糧食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
2023年上半年,國際米價小幅走強,國內新冠疫情全面解除,稻米供需恢復正常,稻米市場小幅波動,但與小麥、玉米市場大幅下跌相比,稻米市場的表現可謂平穩。
三季度,受厄爾尼諾現象和印度政府收緊大米出口政策影響,國際大米市場出現大幅上漲,并創出2008年四季度以來的新高,加上東北地區一度受到三臺風襲擾,稻谷減產預期增強,國內稻米市場全面走強,新早稻上市后價格高開高走,創出近幾年的新高。新季中晚稻上市后,市場看漲預期較強,市場主體介入積極,推動南北中晚稻全面走強,但上漲幅度小于國際大米市場。
國內稻米市場走強,且走勢強于小麥、玉米,導致稻米替代需求減少,口糧需求繼續下降,雖然大米進口大幅下降,稻谷產量小幅減產,但難以改變供強需弱的基本面。11月份,隨著新季中晚稻全面上市,供應壓力持續增大,稻米市場開始全面走弱,秈稻走勢相對較強,粳稻走勢偏弱,黑龍江佳木斯地區于2023年12月6日啟動了最低收購價預案,成為2023年唯一啟動預案的主產區。
2024年二季度,隨著印度大米出口限制的逐步取消,國際大米可能會出現快速回落,疊加國內大米需求減弱,預計稻米市場將繼續探底。南方大米價格偏高,預計向下的空間可能更大。由于上年早稻價格較高,預計新早稻收購價可能低開,總體走勢或將弱于上年,但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的可能性不大。
因大米進口可能開始回升,而需求仍可能低迷,預計國內新季中晚稻價格低開后將小幅走弱,收購價格預計將低于上年,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的范圍和力度可能強于上年。由于稻米市場上漲幅度本就不大,加上最低收購價支撐,預計稻米市場下跌幅度將相對有限,不太可能出現類似于小麥和玉米市場的大幅波動走勢。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糧食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