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老年用品市場規模達5萬億元
我國目前有近3億老年人,據統計,2023年老年用品市場的規模達到了5萬億元。1月22日,國新辦舉行《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以“60后”為代表的“新老年群體”推動著需求結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發展銀發經濟有利于順應這一發展趨勢,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產品和服務需求。
銀發經濟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涵蓋一二三產業,孕育著新機遇,也必將催生新領域和新賽道。
老年用品產業是以老年人為服務對象,提供老年服裝服飾、日用輔助產品、養老照護產品、康復訓練及健康促進輔具、適老化環境改善等產品的制造業。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人口老齡化程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9.3%)。
根據聯合國預測,到 2030 年,中國 65 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到 2.58 億,占總人口 18.23%;到 2050 年,中國 65 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到 3.95 億,占總 人口 30.09%,遠超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等發達工業國老齡人口總和,成為擁有世界最大老齡群體的國家。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當前,“銀發經濟”正在成為一片巨大藍海。
不斷增長的老齡人口帶來了養老需求的擴張。政府也愈加重視養老產業的發展,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支持社區養老模式革新、醫養結合深化、智慧養老推進和養老金融市場開放等多個方向改革與開放,推動了養老產業全方位供給體系的形成。
銀發經濟覆蓋面廣,但現階段主要集中在餐飲、護理、保健等基礎養老服務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表示,老年人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旺盛和迫切,其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大概在7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約為6%左右。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約10%。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老年用品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分析:
老年用品產業是老齡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亟需加以積極應對。與老齡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老年用品產業發展較為滯后,產品種類相對匱乏,有效供給明顯不足。
據中國老齡協會發布《需求側視角下老年人消費及需求意愿研究報告》,目前全球老年用品(康復輔助器具)有6萬多種,但我國僅有2000多種。高科技產品、無障礙設備、生活自助類產品、家居環境改造、文體娛樂等方面產品基本處于空白。
數字技術已經深度融入人們生產生活,但是老年人對數字產品和服務接受程度低,使用又不便捷。針對這些痛點,工業和信息化部不斷完善數字化賦能手段,打破老年人的“數字鴻溝”。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介紹,為解決老年人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應用難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專項行動,對2577個老年人常用的網站和手機APP完成改造,優化升級了“長輩模式”、語音搜索、老年專區等特色功能。首批確定了44個網站和手機APP適老化改造的優秀案例,推動人工智能數字營業員、5G視頻客服、智能聽新聞等一批新功能、新服務上線應用。另外,指導電信企業不斷完善服務方式,線下推出老年人專席、上門辦理、定制大字賬單等暖心服務,線上“一鍵呼入人工客服”尊老專線累計服務超過3億人次。組織制定移動終端、智能電視等產品的適老化標準,推動超過1.4億臺國產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適老化改造。
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大,老年產品和服務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隨著老年人消費需求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消費層次不斷提升,醫療健康、智慧家居、旅游度假、文化娛樂等產業將提質擴容,有效拓展國內需求,孕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他們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多樣化,重點是健康、生活方式和休閑領域。中國老年人的子女在為父母做出購買決定方面也扮演了積極的角色。電子商務的爆炸式增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為針對利潤豐厚的銀發細分市場的創新商業模式鋪平了道路。
報告對老年用品行業風險投資現狀、國際化進程與外資進入、融資渠道、如何運作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及發展趨勢等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并重點分析了老年用品行業風險投資的主要現存問題、相應對策以及新形勢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和企業的應對策略等。
想要了解更多老年用品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老年用品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