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稞簡述
青稞,別名裸大麥、元麥、米大麥,是一種很重要的高原谷類作物,耐寒性強,生長期短,高產早熟,適應性廣。青稞是特別耐寒的作物,是青藏高原一年一熟的高寒農業區的主要糧食作物。
青稞作為大麥的一種特殊類型,其營養成分較水稻、小麥、玉米為高,是食用、飼用、釀造及藥用兼用的作物。在糧食作物中,青稞具有高蛋白質高纖維、高維生素、低脂肪、低糖等特點。
全國青稞種植面積從527萬畝增至579萬畝,增9.8%;青稞產量從120萬噸增至139萬噸,增15.1%;青稞平均單產從每畝228公斤提高到239公斤,增4.9%。
我國擁有占全世界2/3以上的青稞產量,且品種非常豐富,主要種植區域包括青海、西藏、甘肅 和云南等高原地區。
近年來,隨著青稞作物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被開發,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重視。由于青稞作物的種植需符合一定的條件,適宜的生產區域范圍受限,分布范圍是相對獨立的,要與其他生產作物區分開來,現今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省甘孜、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云南、貴州的部分地區,西藏及青海為青稞主要種植地區。
近年來,西藏按照“穩糧、興牧、強特色”要求,先后印發《關于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促進青稞增產增效增收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西藏青稞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對青稞全產業鏈發展進行了安排部署,為加快產業發展提供了工作指引。2022年底,西藏青稞播種面積221.24萬畝、產量83.23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分別占全國的47%、68%,位居全國首位,青稞產業實現加工產值11.57億元。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2023年,全區青稞播種面積225萬畝,比2022年增加3.76萬畝。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青稞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近年來,西藏立足青稞、牦牛產業資源稟賦,做好“土特產”文章,實施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全區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171家,累計注冊農牧民專業合作社11980家、家庭農牧場達9472家,推動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其中,以青稞加工為主的市級及以上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4家。
雖然青稞是青海、西藏省的主要農作物,但從整體的發展情況來看,對優質青稞規模生產和就地開發加工利用重視不夠,青稞育種推廣方面投入不足,大多數產區沒有完備的良種繁育體系,種子更新能力差,新品種推廣慢。
青稞主要在青藏高原地區種植并主要由藏族群眾消費,供需關系完全取決于地區內青稞產量。“農戶+市場”是最普遍、占市場份額最大的流通模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理念的轉變,青稞加工業不斷發展,青稞米、青稞掛面、青稞餅干、青稞速食面等系列大眾化食品、方便食品和休閑食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青稞產業也迎來了精深加工轉型升級的發展新機遇。
目前,青稞加工主要停留在初級產品加工階段,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較少;加工主體以家庭、個體作坊和小型企業為主,大型龍頭企業較少。青稞保健功能與食品醫藥原料研究較少。青稞食品安全保障、加工標準和技術規程還不完善。青稞生產、流通、加工、消費等各產業鏈環節基本都在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的青藏高原地區內進行,當地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市場信息化建設較為滯后,導致青稞市場信息化程度和商品化程度都不高。
面對全省青稞產業的發展質量仍然不高,青稞產業的特色、生態等資源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等現狀,我國將加快推進青稞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從生產生態環境分析看,青藏高原自然條件獨特,青稞適宜生產區海拔高,大型工業企業少,農田病蟲害輕,田間施藥少,無污染,青稞作為“綠色”食品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推崇。
隨著青稞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青稞生產已由單純的自給型生產轉向全面開發、面向市場、加速流通的開放型生產經營環境,消費需求結構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青稞的消費需求將會越來越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本報告對國內外青稞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透徹地分析,對我國行業市場情況、技術現狀、供需形勢作了詳盡研究,重點分析了國內外重點企業、行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投資情況,報告還對青稞下游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探討。
想要了解更多青稞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青稞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