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稞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有所增長。例如,2022年底,西藏青稞播種面積達到了221.24萬畝,產量達到83.23萬噸,創下了歷史新高,分別占全國的47%和68%,位居全國首位。到了2023年,全區的青稞播種面積進一步增加至225萬畝,比2022年增加了3.76萬畝。
青稞是禾本科、大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三稈直立,光滑,高可達100厘米,葉鞘光滑,兩側具兩葉耳,互相抱莖;葉舌膜質,葉片微粗糙。穗狀花序成熟后黃褐色或為紫褐色,小穗穎線狀披針形,被短毛,先端漸尖呈芒狀,外稃先端延伸,兩側具細刺毛。穎果成熟時易于脫出俘體。分布于中國西北、西南各省常栽培。適宜生長在高原清涼氣候。耐寒性強,生長期短,高產早熟,適應性廣。青稞是中國藏區居民主要食糧、燃料和牲畜飼料,而且也是啤酒、醫藥和保健品生產的原料。
中國西北、西南各省常栽培。適宜生長在高原清涼氣候。青稞是高原谷類作物,耐寒性強,生長期短,高產早熟,適應性廣。青稞是一種適應性較強的農作物,對寒冷和貧瘠適應性強。一般3-5月播種,7-9月收割,所以在栽培史上稱為春性裸大麥。一般生產期為100-130天,苗期能經受-10℃左右的低溫。花期在9℃時不致受害。乳熟期仍能抵御-1℃的低溫。在最暖月平均溫度接近10℃,日平均溫度高于5℃的延續日數僅120天的高寒地區,青稞仍能正常生長發育。
在幾百年的歷史中,青稞只是在釀酒和磨制糌粑上有所運用。糌粑,實際上就是青稞炒面。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營養豐富,營養價值比稻米、玉米和一般小麥還要高,發熱量大,充饑御寒。糌粑攜帶方便,適于牧民生活。青稞還可以作麥片粥、米花、面包和饃饃或磨粉制成糕點等食用。
在產業鏈方面,青稞產業也在不斷完善。全區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171家,累計注冊農牧民專業合作社11980家、家庭農牧場達9472家,推動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機結合起來。這種產業鏈的完善不僅提高了青稞產業的競爭力,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寒冷,使居住在青藏高原的人們對酒的需求量較大。青稞是藏族人民釀酒的主要原料。青稞酒香醇可口,民間用青稞酒、酥油、蜂蜜調制的“窮渣”治療低血壓,效果顯著。現有的青稞酒大致可以分為非蒸餾型的傳統壇裝青稞咂酒、正在發展的瓶裝青稞咂酒和蒸餾型的高酒度青稞白酒、低酒度的青稞烤酒,以及調配有其它成分的調配青稞酒,如配有各種中藏藥材或者蔬菜花果等。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青稞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青稞因其營養豐富和獨特的生長環境而備受關注。其市場需求逐漸增加,不僅用于食品加工和制作食品,如青稞酒、青稞面等,還用于飼料和醫藥行業。青稞的產品結構也在逐漸優化,如今青稞粉、青稞奶茶、青稞餅干等多種產品也開始進入市場,并且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青稞產業的發展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家不僅給予了青稞種植戶和加工企業多項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還加大了對青稞科技研究和產業發展的投入力度。這些政策措施為青稞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青稞的出口市場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拓展。這將為青稞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場。2023年1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基于考古學、遺傳學和基因組學證據,整合了陸上絲綢之路207種作物的傳播路線,解析了具有基因組學證據的19種作物,初步厘清了其傳播的時間與路線。其中青稞、大麥、小麥、棗4種作物傳播到中國的時間要早于絲綢之路。
隨著消費者對青稞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青稞行業的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特別是隨著青稞產品種類的增加和品質的提升,將進一步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青稞產業鏈將進一步完善,包括種植、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通過加強產業鏈各環節的銜接和合作,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效率和效益。同時,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推動青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國家對農業產業的重視和支持力度的加大,青稞產業也將受到更多政策的支持和關注。政策的支持將為青稞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支持,推動青稞產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青稞產業也將逐漸走向國際化。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引進國際先進的種植技術和加工技術,提高青稞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推動青稞產品的出口和銷售。總的來說,青稞行業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市場競爭的激烈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等挑戰,加強品牌建設、產品創新和產業鏈完善等方面的工作,推動青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青稞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