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這一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植物,曾經是祭祀、待客的上品,被譽為“綠色金子”。
檳榔原產于馬來西亞,主要分布在中國云南、海南及臺灣等熱帶地區廣泛栽培。檳榔是重要的中藥材,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
中國引種栽培檳榔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此后逐漸由藥物轉變為消遣性食物。據媒體統計報道,全球有6億人檳榔食用者,在中國就高達6000萬人。2021年《中國市場監管報》發文稱,2011年至2018年,中國檳榔產業產值從558億元上漲至781億元,且呈繼續上漲趨勢。預計到2025年,中國檳榔產業的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檳榔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中國是世界檳榔第二大生產國,嚼食檳榔人群主要分布在海南、臺灣、湖南3省,中國海南島90%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嚼食檳榔。
實際上,檳榔行業早已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產業鏈。其上游是海南幾百萬的檳榔種植農戶,中游是價值近百億的湖南檳榔加工企業,而下游檳榔的專業銷售團隊正在不斷擴展,向全國延伸。
隨著時間的推移,檳榔的“魅力”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特別是其對口腔健康的長期影響。檳榔含有多種生物堿,其中最主要的是檳榔堿和檳榔次堿。這些生物堿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欣快感。此外,檳榔還含有鞣質、檳榔紅色素等其他成分。正是這些復雜的成分,使得檳榔具有了獨特的藥理作用和潛在的健康風險。
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重視這一問題,限制檳榔產業的發展,保護公眾健康。早在1989年,加拿大就將所有形式的檳榔歸類為危害健康的食物之一。美國農業部也禁止進口檳榔,禁止跨州銷售,美國境內一般超市很難找到檳榔。在澳大利亞,檳榔堿被列為第四級毒品、處方箋用藥,禁止運輸至境內。歐洲很多國家認為,檳榔是世界上僅次于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的第四大最常見精神活性物質。在土耳其,檳榔被認定為毒品,禁止外國游客將其帶入土耳其境內,否則將對攜帶者予以拘捕。
近年來,我國檳榔監管政策也在逐漸推進且趨于嚴格。2017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將檳榔果列入一級致癌物。2019年,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要求,湖南所有檳榔生產企業,從該年3月7日起停止國內全部廣告宣傳。2020年,最新版的《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取消了“食用檳榔”類別。2021年9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通知,停止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檳榔及其制品。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的《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中提到,應對口腔疾病高危行為進行干預,尤其提到了“檳榔”:在有咀嚼檳榔習慣的地區,以長期咀嚼檳榔對口腔健康的危害為重點,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和口腔健康檢查,促進牙周、口腔黏膜病變等疾病早診早治。
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現有1.5萬家檳榔相關企業。企業數量前三的省份分別為湖南、海南、福建,其中湖南省檳榔企業有7500多家,約占全國數量的一半;海南省檳榔企業有5200余家,全國占比約34.68%。
從口味王近年的業績來看,似乎致癌等風險因素,也并未影響檳榔的消費。2020年-2021年,口味王連續兩年進入湖南100強企業名單。其中,2020年,口味王集團以36.76億元營業收入上榜,排名第95位;2021年以42.35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第97位,超過郴州建設集團、紅星實業集團等。
值得注意的是,檳榔消費雖然有一定地域性,但整體規模仍在不斷擴大。
市場面臨的挑戰
長期嚼檳榔對口腔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長期嚼檳榔會刺激口腔黏膜,使口腔黏膜受到持續的刺激和損傷,引發細胞的突變和癌變。檳榔中的化學物質可以直接影響DNA的修復和復制,增加基因突變的概率。2022年,浙江義烏、四川營山、江西南昌等地相繼發布了關于檳榔銷售的限制政策,包括不得按照食品售賣、分區售賣等。
因檳榔是我國四大南藥之首,具有降氣、行水、截瘧、利消化等藥用功能,有著較高的藥用價值,這一藥用價值令國內外患者受益頗多。近年來,海南省檳榔協會協助海南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多家國家級、省級科研機構和單位,積極推進檳榔藥食同源的科學研究。
“地方特色產品并不能獨立或者游離于現有市場監管體系之外。最好的結果,就是將其列入類似煙草的管理方式,盡可能降低檳榔的危害范圍,且不能再讓其進行市場擴張,逐漸縮小產業規模。”業內人士稱,對于種植戶而言,檳榔可以作為一種中藥,市場需求仍然存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檳榔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