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即生活著的豬,對未宰殺的除種豬以外的家豬的統稱。豬是脊椎動物、哺乳動物、家畜,古雜食類哺乳動物。分為家豬和野豬。現在一般認為豬是豬科的簡稱。豬依據品種的不同,體貌特征也各不相同。但通常以耳大,頭長,鼻直,腰背窄為主要形體特征。毛發較粗硬,根據品種不同,分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及花色。
近年來,生豬行業發展面臨了多重挑戰,包括非洲豬瘟等疫情的影響,以及市場價格波動等。為了促進生豬行業的穩定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
產能恢復政策:
針對非洲豬瘟等疫情對生豬產能的影響,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勵生豬產能恢復。例如,給予生豬養殖企業貸款支持、提供養殖補貼等。
疫情防控政策:
加強生豬疫情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和控制疫情傳播。
提高生豬養殖場的生物安全水平,減少疾病傳播風險。
環保政策:
推廣生態養殖模式,鼓勵生豬養殖場采用環保技術和設備,減少養殖過程中的環境污染。
加強對生豬養殖場的環保監管,確保養殖活動符合環保要求。
市場穩定政策:
建立生豬生產預警和調控機制,及時發布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信息,引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
加強豬肉儲備調節,穩定市場供應和價格。
支持政策:
給予生豬養殖企業在貸款、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降低養殖成本。
鼓勵生豬養殖企業與屠宰、加工、銷售等環節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推動產業鏈融合發展。這些政策旨在促進生豬行業的穩定發展,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同時推動生豬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版生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分析
生豬產業鏈分析
上游環節:
種豬養殖和繁育:種豬作為產業鏈的基礎,其品質直接影響到生豬的產量和質量。目前我國種豬主要依靠進口,并通過雜交得到商品豬。如“杜長大”三元商品豬就是通過杜洛克豬、長白豬和大約克夏豬的雜交得到的。
飼料與獸藥:作為生豬養殖的必需投入品,飼料和獸藥占據了生豬養殖成本的大部分。豬飼料產量占飼料總產量的比例較大,約為40%左右。
中游環節:
生豬飼養與管理:生豬的飼養和管理是產業鏈中的核心環節。包括豬舍的建設、環境控制、疾病防治、飼料投喂等多個方面。目前,我國生豬養殖業規模龐大,但市場格局較為分散,以散戶養殖、規模化養殖和集團化養殖三種模式并存。
下游環節:
屠宰與加工:生豬經過屠宰后,進入加工環節,包括分割、冷藏、深加工等多個步驟。我國是全世界豬肉消費量最大的國家,生豬屠宰行業是連接生豬養殖和肉類制品消費的紐帶,其產能和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
銷售與市場推廣:經過加工后的豬肉產品通過批發、零售等渠道進入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隨著電商和冷鏈物流的發展,豬肉產品的銷售渠道也在不斷擴大。
生豬行業正朝著集約化和規模化的方向發展。養殖標準化和精細化要求是生豬養殖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產業鏈上下游也會擴張,向養殖屠宰加工一體化方向發展。另外,食品安全日益受重視,會促使高端豬肉品牌的發展。
生豬產業鏈涵蓋了從上游到下游的完整體系,而生豬行業在存欄量、出欄量、能繁母豬存欄量和豬肉產量等方面均呈現出增長態勢。同時,行業也在朝著集約化和規模化的方向發展,以滿足市場需求和提高經濟效益。
生豬市場規模分析
2024年預計全國生豬供應總量將達到7.16億頭。這一數字略低于2023年的7.26億頭,但明顯高于2022年的6.99億頭,表明生豬整體出欄仍處于較高水平。
2024年一季度,我國豬牛羊禽肉產量達到2490萬噸,同比增長1.4%。其中,豬肉產量下降0.4%,但降幅較小,顯示出豬肉供應總量仍然相對穩定。
隨著生豬產能的恢復和市場的逐步回暖,預計生豬出欄量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同時,大型養殖企業和規模化養殖場的地位將進一步鞏固。
政府的政策導向將對生豬行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未來,政府將繼續加大對生豬產業的支持力度,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和提高技術水平。同時,政府也將加強監管力度,確保生豬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4-2029年版生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