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統行業是一個專注于提供高精度、高速度控制解決方案的領域。伺服系統主要應用于對定位精度和運轉速度控制要求較高的制造領域,在精密制造和柔性制造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伺服系統已廣泛應用于機床、包裝、紡織、電子、塑料、醫療、印刷、橡膠、食品等多個行業,并逐步在風電、新能源汽車等新興行業得到推廣。
伺服系統行業的發展受益于國家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產業政策,以及工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隨著《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的逐步推進,智能制造的領域正在逐步擴大,這進一步推動了伺服系統市場的增長。
市場規模
從市場規模來看,伺服系統市場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根據《2023年中國通用運動控制市場研究報告》,2022年我國伺服系統市場規模為206億元,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6-9%左右的增長,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0億元。同時,低壓伺服市場也在迅速發展,隨著移動機器人市場的需求增大,尤其是在鋰電、光伏等領域的廣泛運用,低壓伺服市場前景廣闊。
伺服系統行業競爭梯隊
我國伺服系統市場主要分為日韓品牌、歐美品牌和國產品牌三大陣營,由于需要的技術水平較高,伺服系統市場一直為外資品牌主導。近年來,國內廠商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等舉措,不斷加強伺服系統相關的技術研發和生產能力,國產伺服系統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并逐漸在國內市場中取得一定的份額,但與國際知名企業相比,其在整體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伺服系統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分析
我國伺服電機行業企業數量較多,主要分為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兩大陣營。國內廠商通過多年的技術研發,國產伺服電機在額定轉矩、負載特性和編碼器分辨率上已經與國外主流廠商伺服電機技術水平相當,伺服電機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競爭格局
在競爭格局方面,伺服系統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包括日系、歐美系和國產廠商。日系企業如安川、三菱等主要以小型功率和中型功率產品為主,而歐美系品牌如西門子、博世力士樂等在大型伺服方面具有優勢地位。近年來,我國伺服系統行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國產廠商如匯川技術、埃斯頓等逐漸嶄露頭角,市場份額不斷提升。
從我國伺服系統行業主要競爭者入場進程來看,較早布局的為鳴志電器、埃斯頓、匯川技術、正弦電氣等。企業間注冊資本規模差距較大,匯川技術注冊資本規模達26.35億元,星辰科技、步科股份、正弦電氣等企業注冊資本規模不到1億元。
從我國伺服系統行業主要競爭戰略布局來看,各企業間的戰略布局差異不大。整體來看,產品開發、市場開發、市場滲透戰略布局企業較多,表明伺服系統市場競爭著力于產品品類覆蓋面、市場布局廣度以及相關市場的拓展能力。
伺服系統行業發展前景
隨著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伺服系統作為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的關鍵組成部分,其需求將持續增長。
技術創新推動發展:伺服系統行業將繼續受益于技術創新。隨著芯片運算能力和集成度的提升,以及電機控制算法、自適應算法等技術的不斷優化,伺服系統的性能將持續提升,能夠滿足更復雜和多樣化的控制需求。此外,驅控一體化、網絡化和模塊化等趨勢也將推動伺服系統行業的持續發展。
市場需求持續擴大:伺服系統已被廣泛應用于設備制造、機器人、半導體、重工機械、新能源等行業,這些行業的快速發展將帶動伺服系統需求的持續增長。特別是隨著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伺服系統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擴大。
進口替代加速:當前,我國中低端伺服系統已經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但高端伺服系統仍主要依賴進口。然而,隨著國產伺服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及政策對機器人產業的扶持,我國伺服系統進口替代的步伐將加快。這將有助于提升國產伺服系統的市場份額,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行業競爭格局變化:隨著國內外廠商的不斷加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伺服系統行業的競爭格局將發生變化。一些具有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份額優勢的企業將逐漸嶄露頭角,成為行業領導者。同時,一些小型企業和新興企業也將通過技術創新和差異化競爭策略來爭奪市場份額。
政策支持:政策對伺服系統行業的發展也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東部沿海地區對伺服系統的政策支持力度較大,這將有助于促進這些地區伺服系統行業的發展。同時,隨著國家對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智能制造的重視,伺服系統行業也將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
未來隨著工業自動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和智能制造的深入推進,各行各業在生產制造活動中越來越多地需要使用伺服系統來實現產品制造高質量和高精度的目的,伺服系統市場將會出現新一輪快速增長。
欲知更多關于伺服系統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伺服系統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