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由低空制造產業、低空飛行產業、低空保障產業和綜合服務產業構成。
據悉,低空經濟是指以航空器為主、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具有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廣、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使其成為繼數字經濟后又一新興形態,被國家賦予打造新的萬億級支柱產業的重任。
簡言之,低空經濟的核心是飛行器和各種產業形態的融合,例如“無人機+配送”“直升機或evtol載人飛行”“無人機+應急救援”“無人機+工業場景巡檢”等,百億美元市場規模的兌現實則是需要“飛行產品+N個應用場景”的落地。從國家戰略層面的考量出發,下至農業、工業、交通等多個傳統領域,上至能源安全戰略背景下的石油、電力、航空探礦等領域,低空經濟可探索實現的終端應用場景事實上遠不止于此,雖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已經為千行百業的發展帶來實質的想象空間。
從產業層面來看,整體市場規模較小,且產業環節分布不均衡。當前低空經濟產業價值主要集中在上游制造環節,其在市場規模中占比近九成,而余下子產業僅占一成有余,產業整體發展“頭重腳輕”,缺少串聯抓手。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傳統有人機飛行總小時數為135.7萬小時,無人機飛行總小時數則達到了2311萬小時。國內現有注冊登記無人機118萬架,其中,中大型無人機就有10萬架。全國無人機生產廠家達到2200家,我國無人機產業的發展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市場規模預測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低空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多地正積極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黃金窗口期,加快形成低空經濟產業集聚效應和創新生態,引領低空經濟發展進入新賽道。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4633億元,2024年將達5035億元。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其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眼下成為被越來越多城市看準的“新賽道”。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近期發布的低空經濟白皮書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3萬億-5萬億元。根據賽迪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4年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形勢展望》,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國無人機相關企業已超1.6萬家,其中處于中游環節企業共有超過1.2萬家,占比超70%,包括無人機平臺、傳感器、軟件和算法等企業。
無人機產業是我國“十四五”期間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其已成為“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頒布多項政策支持與規范無人機產業,從而助力中國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市場排名來看,大疆創新是中國無人機行業排名第一的公司,其次中航無人機、航天彩虹。其中,中航無人機、航天彩虹均為軍用無人機行業龍頭,但近年來民用無人機快速發展,未來,民用無人機或將占據市場主導。
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俗稱“飛行汽車”)作為低空經濟的首選工具、最重要的載體之一,成為低空經濟產業的大熱賽道。除了垂直領域的科技企業,還有航空企業、車企、互聯網巨頭等強勁“選手”加入戰局。
展望2024年,在政策扶持下,我國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有望提速,為國民經濟帶來更大貢獻。其中,eVTOL行業有望迎來商業化元年,企業在不斷打磨產品成熟度的同時,將在商業化探索上邁出重要步伐。
展望未來,低空經濟產業將繼續受到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低空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