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庫是指用人工手段,創造與室外溫度或濕度不同的環境,也是對食品、液體、化工、醫藥、疫苗、科學試驗等物品的恒溫恒濕貯藏設備。冷庫通常位于運輸港口或原產地附近。冷庫與冰箱相比較,制冷面積更大,且有共同的制冷原理。
冷庫主要用作對食品、乳制品、肉類、水產、禽類、果蔬、飲料、花卉、綠植、茶葉、藥品、化工原料、電子儀表儀器、煙草、酒精飲料等半成品及成品的恒溫恒濕貯藏。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冷庫總容量為5224萬噸,其中冷庫百強企業總庫容量為2037萬噸,約占全國總庫容量的39%,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行業整體集中度不高,龍頭企業頭部企業還在醞釀成長,發展黃金周期依然存在。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冷庫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我國冷庫行業企業較多,行業整體集中度不高,龍頭企業頭部企業還在醞釀成長。根據冷庫行業產業鏈企業的收入來進行劃分,可主要分為三個競爭梯隊。第一梯隊的企業營業收入在20億元以上,主要包括冰輪環境、雪人股份等;第二梯隊的企業營業收入在10-20億元之間,主要包括雙匯物流、大連冰山等;第三梯隊的企業營業收入在10億元以下,主要包括安徽和順、常州隆盛等。
根據中冷聯盟《2022全國冷鏈物流企業分布圖》,2018年至2022年我國重點企業冷庫容量從4,307萬噸增長至5,686萬噸,CAGR為7.19%。隨著冷鏈基礎設施政策的引導和企業布局完善,預計2023年我國重點企業冷庫容量將達到6,095萬噸。
從我國近兩年冷庫行業相關政策來看,政策的要點在增加冷庫數量以及提高冷庫設施水平。其中提到適當增加定點冷庫數量、重點支持建設通風貯藏庫、機械冷庫、氣調貯藏庫,以及預冷設施和配套設施設備等。我國冷庫行業建設的支持性政策較多,預計冷庫行業建設將迎來進一步發展。
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回暖,冷鏈物流發展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2023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約3.5億噸,同比增長6.1%。冷藏車保有量約43.2萬輛,同比增長12.9%,尤其是新能源冷藏車普及和利用力度明顯加強。
2023年,冷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585.5億元,同比增長8.2%。截至2023年底,冷庫總量約2.28億立方,同比增長8.3%。其中高標準冷庫占比有所提高,約為62%。果蔬、肉類、水產品等農產品產地低溫處理率分別為23%、78%和80%,均高于2022年水平。
冷庫作為冷鏈物流系統的樞紐和重要節點,隨著冷鏈基礎設施的引導和企業布局的逐漸完善,保持了穩定的增長率。 近年來,隨著我國冷庫的大批建成,實現了鮮活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能力提升,產后損失率下降,提升了農產品產地商品化的處理能力,實現鮮活農產品“運得出、供得上”,從源頭上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的“最初一公里”問題。
中冷聯盟2022版分布圖顯示,2022年,我國冷庫容量排名前三的地區為山東、廣東和上海,其冷庫容量分別為644.8萬噸、470.4萬噸和440萬噸,山東地區的冷庫容量更是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而福建、江蘇、湖南、四川等第六至第十五名地的區冷庫容量差距相對較小。
從區域分布上來看,我國冷庫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華中區域,其中,山東、廣東、上海、江蘇等地的冷庫容量相對較高,冷鏈運輸網絡及體系相對健全,而中部農牧業主產區和西部特色農業地區冷庫則較為短缺。
2023年2月21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該政策提出深入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在重要流通節點建設產地冷鏈集配中心,推進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加強大型冷藏保鮮、倉儲物流等保供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
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輪驅動下,我國冷庫工程新建項目十分火熱,2023年,我國多個省市均有冷庫新建項目工程。
后疫情時代,重塑消費結構,溫控基礎設施或將成為中國的“新基建”。當前,我國人均冷庫容量為0.13立方米/人,在全球各國人均冷庫容量中的排名較為靠后,人均冷庫容量只占美國的1/4,國內人均冷庫容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國內冷庫建設規模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本報告利用中研普華長期對冷庫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應用先進的科學分析模型,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結合冷庫行業的背景,深入而客觀地剖析了中國冷庫行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規模和競爭格局;分析了行業當前的市場環境與行業競爭格局、產品的市場需求特征、行業領先企業的經營情況、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與前景;同時,佐之以全行業近5年來全面詳實的一手連續性市場數據,讓您全面、準確地把握整個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冷庫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