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機器人,代替或輔助人類進行海底作業,通過運動控制系統和拍攝等感知系統,實現探測、預警、打撈、娛樂等功能。其中ROV是主流產品、應用最為廣泛,因此很多情況下也把水下機器人直接等同于ROV。
水下機器人作為一種工作于水下的極限作業機器人,已成為開發海洋的重要工具。水下機器人在中國的應用領域廣泛,主要包括海洋工程、水產養殖、科學研究、水下娛樂、城市管道檢查與清潔等。其中,海洋工程和水產養殖是占比最大的應用領域,顯示出這兩個領域對水下機器人的高度依賴和需求。
水下機器人行業產業鏈結構分析
上游:主要包括核心硬件供應企業和核心技術系統研發企業。核心硬件如單片機、聲吶、濕度傳感器、推進器、姿態傳感器等,占總生產成本的約30%。核心技術則包括仿真技術、水下導航定位技術、水下通信技術和水下目標探測與識別技術等,占總生產成本的約10%。這些硬件和技術是水下機器人研發和生產的基礎。
中游:主體為水下機器人生產制造企業。這些企業通過向上游采購核心硬件,并融入核心技術系統,實現水下機器人的生產制造。中游企業是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它們將上游的原材料和技術轉化為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
下游:主要面對應用領域,包括海洋工程、水產養殖、科學研究、水下娛樂、城市管道檢查與清潔等多個領域。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23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9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6%,增速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8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復蘇強勁,量質齊升,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隨著海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海洋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下游應用領域對水下機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為水下機器人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2022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實現了顯著的市場擴張,其市場規模一舉突破百億大關,具體數值達到了110.2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與上一年度相比,展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同比增長率高達26.1%。
進入2023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繼續保持其高速發展的軌跡,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達到約140億元人民幣。這一預測表明,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水下機器人在海洋工程、水產養殖、科學研究、水下娛樂以及城市基礎設施維護等多個領域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顯示:
目前國內水下機器人行業企業并不多,國內市場極度分散。國內商業及消費級水下機器人行業水下機器人這一新型行業由于技術門檻高,各家定位都不盡相同,尚未有巨頭出現。天津深之藍、天津海之星和青島羅博飛海洋科技主要針對較大型的2B商業場景,而鰭源科技、海圖智能等主要針對2C的消費端。
未來,水下機器人行業將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技術創新、市場需求和政策環境將共同推動行業的繁榮。隨著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海洋資源競爭的加劇,水下機器人在深海資源勘探、水下裝備檢測、海洋環境保護、搜救救援等領域的應用需求將持續增加。同時,水下機器人在水下娛樂、教育科研等新興領域的應用也將逐漸興起。
然而,水下機器人行業也面臨一些挑戰,如能源問題、復雜海況應對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等。企業需要關注這些痛點,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以應對未來的市場競爭。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