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工業是研究、發展和生產常規兵器的工業。武器的生產是在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戰爭形態的演變而發展起來的。常規兵器包括坦克、裝甲戰斗車輛、槍械、火炮、火箭、戰術導彈等等。而兵器工業又分成坦克、槍械、火炮、彈藥、火藥與炸藥和戰術導彈等行業。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收縮了3.1%,但軍工百強武器銷售總量卻在增加。可見,全球武器生產在很大程度上抵御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兵器工業行業發展態勢與前景展望研究報告》顯示:
根據國家關于軍品生產資質管理的規定,對負責生產、研發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目錄中有關軍品的企業實行許可管理,相關企業需要在取得裝備承制單位資質證書、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以及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證書等軍工行業關鍵資質后才可從事軍品業務。上述軍工行業關鍵資質的申請要求高、審核時間長,一般企業取得難度較大。
由于兵器工業制造的彈藥、武器產品具有強殺傷性、高危險性等特點,存在較高的資質和工藝壁壘,行業內競爭主要集中在中央軍工集團和地方軍工集團之間。
2022年,兵器工業集團實現利潤總額241億元,同比增長6.7%;凈利潤190億元,同比增長6.5%;營業收入5562億元,同比增長5.5%,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20%,集團公司經營業績持續提升,全面完成提質增效穩增長任務。2022年兵器工業集團位居世界500強排名第136位。
兵器工業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2023年,兵器工業集團實現利潤總額252.03億元、同比增長4.68%,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10.80%,全面完成國務院國資委考核指標。
在兵器科技自主創新方面,兵器工業集團全年科技投入同比提升27.44%,研發經費投入強度5.33%、實現大幅提升,新增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2家國家級創新中心、1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66家。全年完成專利申請超過7300件、累計有效專利突破2.5萬件。
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8英寸硅基MEMS生產線、PBO纖維百噸線、千噸級改性PC中試線等項目更好支撐自主可控。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汽車零部件建成國內首條熱成型自動化激光拼焊生產線,全球首臺136噸級氫能源礦用車成功下線,北奔重卡“新能源+散改集”綠色低碳運輸創新模式積極推進。
在國際化經營方面,國際化經營收入同比增長10.62%,石油、礦產等項目平穩運行,有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克羅地亞塞尼風電等國際工程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民爆產業中標53.62億元羅辛鈾礦采礦一體化項目。第六屆進博會參展采購總金額357億元,位居軍工集團之首。
當今國際社會,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期。既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奉行霸權主義,頻繁干涉他國內政,破壞地區穩定。也有以“伊斯蘭國”為代表的極端組織活躍在世界各地,威脅國際安全。軍事力量作為維護國家和地區穩定的關鍵角色,成為世界各國重點發展的對象。
數據顯示,2014至2020年,我國國防支出預算從8054億元增長至12680 億元, 復合增速7.86%。盡管如此,我國與美國在軍事方面的支出仍相差較大。2021年中國國防費繼續保持適度穩定增長,比2020年增長6.8%。2023年國防費預算約為155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增幅比2022年上調0.1%,這是中國國防預算連續8年保持個位數增長。
我國軍費在武器裝備方面的長期投入,國產裝備質量和種類均獲得了顯著的提升。中國2012-2021年軍貿進口12864百萬TIV,相較2002-2011年期間(21673百萬TIV)下降40.65%,主要是飛機、導彈及艦船進口指標大幅下降。
中國2012-2021年軍貿出口15382百萬TIV,相較于2002-2011年期間(7576百萬TIV)增長103.04%,從細分領域上來看,主要是飛機、防空武器裝備、艦船、裝甲車、海軍武器裝備、導彈等武器裝備出口趨勢明顯增加。
中國軍事領域發展迅速,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中國軍工產業實現了快速崛起。建立了完善成熟的國產軍用武器裝備研制體系,不斷推動了國產武器裝備的快速發展,性能越來越先進。特別是在發展高端武器裝備方面,可以說它代表了軍工行業最先進的高水平。
未來隨著軍品迭代升級,裝備建設費用投入的提升,國防與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將逐步實現,兵器工業規模增長不斷提速。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防部、國家工信部、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SIPRI、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國防科技信息網、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多種相關報刊雜志以及專業研究機構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兵器工業行業發展態勢與前景展望研究報告》。